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的随笔(2)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红楼梦的随笔3

  一个木石前缘,一段红粉姻缘,唱尽了红楼的血泪红尘。荣华富贵的兴盛到颠覆,转眼间的春夏秋冬。流传百年的经典文学,叫后人一一解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本是金玉良缘的一对佳人,最终一步步走向悲剧。悲剧的因素有太多,哪怕只是一个小点,都能扩容成巨大的空洞。宝玉的出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对于这个衔玉而生的娇儿,老太太的溺爱,众姐妹的放任,都一点一滴塑造成了这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他的理念往往与现实的社会不和,当然,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呢?封建的王朝,又有几人能有这般的反叛?作者曹雪芹把自己的感想寄托于宝玉,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位美人给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她那双有着流不完泪的双眸。总觉得黛玉身上有着种种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气质,可以说是清高,可以说是卓尔不群,她就像是空谷幽兰般绽放在大观园中。而正是这种性格,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她多愁善感,她孤芳自赏,她红颜薄命……

  对于上面这两位与众不同的主角,我却独独偏爱另一位红粉知己——宝钗。她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顺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有人会说宝钗的不是,因为她也曾在蜂腰桥下陷害过黛玉。可是,她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黛玉随早逝,但她还拥有过自己的幸福。而宝钗,终其一生,恐怕也只是任凭生活这把刀一点点的磨损着她。“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随着新版的《红楼梦》上映以来,好评坏评纷至沓来,自然,对于新时代演绎的红楼,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认同,太多的`人觉得是一种亵渎。我不想过多的参与评论,但是我相信一句话——不管新版究竟是好是坏,它始终是对红楼的一种传承。

  红楼的尘缘俗世使它始终拥有着庞大的支持者,巩固着它四大名着之一的宝座。这座中华文学的瑰宝,依旧流传着,供后人细细品读。

  红楼梦的随笔4

  红楼梦是小说,这一点我在红楼梦随笔(一)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何谓小说?我对它的定义就是庄严的谎话。说“谎话”,就是针对于虚构、构思而言;说“庄严”,是针对于它严肃、严谨而言。所以,小说绝不等同于胡编乱造,更不等同于普通意义的所谓谎话。小说是浓缩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这一切,全得按“事体情理”,不然,就会给人感觉偏离生活,不会给人以感动。

  红楼梦第一回,有石兄与空空道人一段对话。石兄是谁?是曹雪芹,他到人间后挂在了贾宝玉的脖子上。

  或有红迷朋友要问,这话从何而来?从“落堕情根”来。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炼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多了一块便弃在青埂峰下。脂批朱笔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当然,曹雪芹并非“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而是封建社会瞎了眼,随意埋没人才。--另外,我们还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石兄就是曹雪芹,但在此为文章简练,一概省略不提了。

  石兄(曹雪芹)针对空空道人说无朝代年纪可考,怎么回答?--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这说明小说的朝代年纪在曹雪芹眼里根本是无所谓的,更不必拘泥。换句话说,曹雪芹明确表示红楼梦没有朝代年纪,当然也不受朝代年纪所限。如果哪位君子有瘾一定要深究,那不妨自己添缀汉唐等年纪就行了。另外,我得请读者注意,曹雪芹并不否认红楼梦里存有一定比例的“野史”。

  石兄曹雪芹针对空空道人所说“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又怎么回答?--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这里,反映了曹雪芹反对程朱理学,赞成适趣闲文。所谓适趣闲文,正与程朱理学相对应,是指人类天性。

  接下来,曹雪芹对“历代野史”表现出了明显的憎恶,又对“风月笔墨”、“佳人才子”进行了逐一批驳。曹雪芹豪迈地声称自己的红楼梦“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这里面,“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反失其真传”等等,经常被人偷换概念。明摆着,曹雪芹所说,是指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必须符合生活中“事体情理”,而不是指红楼梦里暗写的清史。--事实上,红楼梦中所谓“清史”,其实有限。通常情况下,曹雪芹只能有意无意、见缝插针、随手隐射而已,但绝不是也不可能每人每事都有隐义,都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红楼梦说是一手两牍,但要做得非常完美、天衣无缝毕竟不能够。更多的情况下,曹雪芹的“一手两牍”表现在诗词创作中,而“一声两歌”表现在故事情节中,也就是含沙射影、一语双关。

  空空道人被曹雪芹说服之后,准备将石头记抄录下来,问世传奇,其间有一句重要的话叫“大旨谈情”,这就将红楼梦作了定性。所谓“大旨谈情”,就是不干涉时世之意。--当然,是不是真不干涉,只有深入研究红楼梦才能知道。好在红楼梦并非传世小说,在当时也就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传阅,所以一时半刻,曹雪芹不会大祸临头。

  “大旨谈情”另外意义是说红楼梦谈情说爱,要将儿女真情发泄一二。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以谈情说爱掩盖政治斗争,这样说法,显然并不妥当,有违作者之意。

  红楼梦接着写了五个书名,它们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其实这五个书名,在曹雪芹在世时,惟有《石头记》与《红楼梦》并传。另有一个《风月宝鉴》,是红楼梦雏形,早已被曹雪芹弃之不用。至于《情僧录》,是曹雪芹信笔所至,点题所需,其实世上并没有题名为《情僧录》的这样一部书。

  最后是《金陵十二钗》,我认为也没有。因为《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重要补充。书中曹雪芹不可能在吴玉峰题名叫《红楼梦》后去重复此题名,这样,无疑会暴露作者乃曹雪芹,而吴玉峰只是曹雪芹的一个化名。在当时,文字狱极其猖狂,曹雪芹说自己只是一个披阅增删者,否认自己是红楼梦原创作者是完全明智的,也是让人完全可以理解的。

  接下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该如何理解?对于这十六字箴言,红学前贤已经说得够多,不必我再来费辞。我只能说些新鲜的。我认为这十六字箴言,是书中贾宝玉一生经历。其实,空空道人也就是贾宝玉。何谓“空空”?一僧一道也。无论僧与道,都是空空。在红楼梦里,僧道不分,形影不离,他们是贾宝玉成为情僧之前的幻影,或说隐射。从空到空,自然毫无意义,是让人走向死灭。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走向死灭,但我们珍视的是这生命的过程,绝不能虚度。在生命过程中,“情”字大放异彩,贯穿人生,当人如同凤凰涅槃就会大彻大悟,是为情僧,而贾宝玉就是情僧总代表。

  僧与道,曹雪芹并不反对,但曹雪芹反对缺了情字的僧与道。或许红迷朋友要问,僧与道怎么能与情字挂钩?确实的,僧与道与情字水火不容,但问题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非常特殊,他最终会超越释迦牟尼、元始天尊,成为情不情的情僧!--当然,这些都是我“探佚”所得,红迷朋友如有兴趣,可参阅我其他有关论文,在此我不予重复。

  是的,红楼梦别开生面,打破历来巢窟,想前人不敢想,发前人未敢发。所以红楼梦万古不磨,千秋光耀,永照人间。  红楼梦的随笔5

  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整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惨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最后灭亡的故事。

  整本书中大量的人物塑造、劲舞塑造、情感描写等等都非常的精妙绝伦,堪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和集大成者。贾宝玉和林黛玉催人泪下的悲惨爱情故事给整本书奠定了悲伤地感情基调。两个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一个封建世家里面追求着自由的爱情,这样类似捕风捉影的事情本来就是缥缈的。一开始就与聊着他们不会有圆满美好的结局。

  故事中的林妹妹弱柳扶风闭月羞花,但是却有一身不能治愈的病根子,让她在寄人篱下的时候没有过上一天的舒坦正日子,最后在病痛的折磨中凄凄惨惨地离开了世界。封建的狡猾注意是吃人的老虎,这样吃人不吐骨头的剥夺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人美好的生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得不到自由的痛苦,比身上受的病痛的折磨要痛苦得多,于是在肉体和病痛的双重折磨下林妹妹终究还是去了。

  这本书中的很多人物的遭遇都是让人同情和悲悯的,不论是丫鬟还是主子在那个年代都身如浮萍,在封建主义社会的洪流中飘飘荡荡身不由己,每一个人都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人身自由。命运都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统治者捆绑在一起,我们生活在自由自在的今天就应该珍惜这样的自由。

【红楼梦的随笔】相关文章:

1.读红楼梦的随笔

2.《红楼梦》的随笔短文

3.停留的随笔

4.雨夜的随笔

5.遇见的随笔

6.海星的随笔

7.学车的随笔

8.中秋的随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6304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