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蕴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集锦(9)

人生哲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1.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否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

无私的动机是什么?

  据美联社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很小的婴儿也非常乐意帮助他人。

  这是一个实验: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了。你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拣起来,并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蹒跚学步的孩子想要帮助他人的这种行为确实惹人怜爱,但是,事实上,这种行为是人类脑部发展相当复杂的一种显示,这让想要弄清无私和合作等品质进化根源的人类学家们心生几分兴趣。

  心理学研究专家费力克斯·沃尼肯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面前表演了一系列最常见的行为动作,比如,用夹子把毛巾挂起来或把书垒起来。

  沃尼肯有时“努力”地想要完成这些工作,有时,他又故意弄乱,如此反复。无论是沃尼肯把夹子扔到地上,还是是打翻了他垒起的书,24名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马上去帮忙捡起来,但是,只是在看到沃尼肯很需要的时候才出手。

  录像显示,一个婴儿先看了一眼沃尼肯的脸和掉在地上的夹子,才很快爬过去,抓夹子。然后走到沃尼肯面前,很热心地归还给他。

  沃尼肯从来没有要求孩子们帮忙,甚至没说谢谢之类的话,这是为了不会影响这次研究的准确性,不让孩子们意识到如果他们做好事了,他们就会得到表扬。毕竟,无私意味着不期待任何回报的助人品质。而且,这正是这项研究的重点。

  在沃尼肯故意把书堆打散或者把夹子扔在地板上,这些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们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心理学研究人员沃尼肯2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这篇报告。

  要表现出这种品质,婴儿们一定具备这种理解别人的意图和潜在的支配力量的认知能力。这种支配,沃尼肯称之为“亲社会动机”,这是一种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动机。沃尼肯解释说:“当两种认知能力都具备的时候,显然,18个月大的孩子们就会做出这种选择,可能,再小一点的孩子们也会作出帮忙的举动。”

  其他动物不会象人类这样无私。我们会为慈善团体做捐献,对于环境,我们会做再利用的努力,在地铁上,我们会给老年人让出自己的座位,这些行动很少会有回报,人类只会得到本身的满足感。在合作方面,其他动物也被进行过多项训练,但是,动物们最常做的事情也有它自己的目的,比如,联合起来寻找食物,或者是为了不被强者欺凌的一种联合保护,但是,灵长类动物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关大猩猩的例子,尤其是大猩猩向人类提供友好帮助的例子,例如,大猩猩营救一个掉入动物栅栏内的3岁男孩。

  但是,这些观察资料并没有解释动物的动机是什么。沃尼肯对人类最近的“亲戚”——大猩猩做了一项类似的帮忙研究。3、4岁的非洲黑猩猩会为人类找到“丢失”的东西并且归还给人类吗?如果被要求伸手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的话,黑猩猩通常会帮忙的,但是,远非蹒跚学步的孩子那么热心,而且,如果这种帮忙比较复杂的话,例如,被要求拿出放在里面的盒子时,黑猩猩就不肯帮忙了。

  这是一个有创意的研究,展示了黑猩猩在能理解人的意图后,可能会表现出人类间的帮忙,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琼·斯尔克对此评论警说,只是,不要把猩猩帮忙的这种动机理解为婴儿表现出来的认同和理解别人处境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3312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