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母亲节散文(3)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母亲节的散文篇6

  今年的母亲节,收到了女儿的礼物,一张书签,一枚镂空的叶子。

  女儿双手奉上时我真的觉得小娃娃长大了,感动的我紧紧拥抱了孩子。女儿轻轻吻了我的面颊,说:“妈妈,节日快乐!您喜欢看书,又爱大自然,这枚叶状书签特符合您的气质。”哈哈——十三岁的女儿竟知晓我的气质。何时何地女儿成了我的知音?我笑看着女儿,女儿笑眯眯的,粉色的小脸荡漾着清纯,这么大的孩子好像没有一丝的忧愁。娘儿俩把整个家温暖了,有女儿真好!不知我的妈妈会不会也有这种感觉?

  我爸爸是一名教师,在农村妈妈承担了一家五口的农活。那时还是大集体,口粮是要靠工分挣的。妈妈个子不高,还不到一米五。虽说农村人纯朴,但还是有小小的私心,看我们家孩子都读书而且成绩都好,我父亲又能拿到工资,小小嫉妒就让我母亲吃了不少苦。挖泥挑担子本就是重活,可偏偏还有人会有意把一锹土挖大些放进母亲的担子里。如果挖河修渠母亲一定会分到比较难的地段,母亲小小的身躯承载了多少?母亲没有和我们孩子说过,但夜深人静听到过母亲对父亲的抱怨,也听到过母亲的哭泣。

  其实,一直是有人建议母亲让我帮衬她的。我的舅舅,我的姨妈,不止一次当我的面怨我的母亲,“你活该!自己这么小个子拼死做,养着这么大丫头吃闲饭。”“你把丫头读书,将来不还是嫁出去,难道能养你?”母亲总是说:“怎弄呢?她要上学,成绩又好,不把她上以后会怪我的。”淡淡的话,作为长女的我当时并不能体会母亲的心思,还想母亲怎么不冲(说重话)这些不让我读书的人?母亲只是因为没办法我的好成绩才让我上学的。憋着一股气,我不敢怠慢我的学习。

  八二年,我考进了县中。这时也分田到户了,父亲工资也就不到五十元。母亲为了能让我们三个孩子有钱读书更辛苦了。种过西红柿,养过蚕。特别是养蚕,什么叫“蚕食”只有养蚕人知道。后面桑叶还没撒上去前面的已经吃光了。蚕儿吃桑叶的声音真的好比下雨声,还是最起码下中雨的声音。蚕老眠起身后,父母亲只能烧一锅粥吃一天,每天睡不上三四个小时,不是打桑叶就是喂蚕宝宝,甚至困得澡都不洗了。遇到雨天更可怜,人就没地儿是干的。

  现在想想,真不知父母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当时学校伙食费、菜金一天就要四毛钱,我家没那么多粮票,一个月三十斤米是要送过来的。母亲一般是一次送一百斤,从家到车站是有八九里地的,车站到学校还有四五里,母亲就是这样用她的肩膀担去了我三年的口粮。八毛钱的车票,回家时只买五毛钱,然后下车走二三十里。就为了省三毛钱,省一个是一个,硬是从牙缝里挤出钱供三孩子都读了大学。

  如今,我和弟妹们都很好,可父母亲老了。母亲浑身是病,医生也不知医哪儿。我想把母亲接来,母亲说舍不得父亲一个人,其实我知道母亲是不忍心我辛苦照顾她。我们做儿女的都做父母了,又怎能体会不到父母的恩情呢?不能侍奉跟前就常常寄点吃穿吧,好在现在有快递。

  手机响了,女儿说是外婆。母亲怨我们乱花钱,说家里吃的太多了,她和父亲有钱,不需要我们儿女操心,我们过得好她们就放心了。其实父母哪天是对儿女放心的。听着母亲的唠叨,我心也暖暖的……

  母亲节的散文篇7

  桃花含笑,梨花带雨,又—个春意盎然的母亲节来到我们面前。此时此刻,我多么思念我慈爱的母亲,母亲去世时我身居海外,家人怕影响我的学习和工作,没把噩耗告诉我,我没能为母亲送终尽孝,是我终生的遗憾、每想到此情此景,我悲痛万分…

  说来母亲命苦,母亲出生于富裕家庭,但十岁上父母双亡,只有与妹妹相依为命,依靠过继的兄嫂生活,家里家外的所有财产均归过继的哥哥所有,旧社会女儿是不能继承父母遗产的。后来其兄托媒婆找人家把她姐妹先后嫁出门去。父亲和母亲结婚之前曾有过婚姻,母亲嫁给爸爸叫“续贤”,没爹娘的孩子没人疼。

  母亲生了我们五个孩子,我上边有两个姐姐,我是长子,下边还有弟弟、妹妹各一人。母亲嫁给爸爸后曾经有过几年的好日子。爸爸把母亲由家乡接到北京来,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十分不易了。因为农村家里有老奶奶、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一大家子人,那时的习俗是父母健在就必须在一起过,就像《大宅门》和《四世同堂》那样,农村俗称“伙里过”。所以能让你出来就真的太不容易了。母亲在北京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在北京生的我。但好景不长,没几年父亲病故了。母亲中年丧夫。父亡故后,母亲回到老家。大伯一看我母亲带着五个孩子,没有一个能干活出力的,都是张嘴吃饭的。所以提出分家。爷爷没办法同意把家分了。所谓分家,就是不再管我们饭吃了,就分给二亩地。母亲死活不同意分家,没人听,还是把我们分出来了。母亲为了我们五个孩子挑起了沉重地担子。

  家里养了两只鸡,很难叫“养”,因为人还没有吃的,那里有喂鸡的饲料?农村的鸡好养,早起把鸡窝打开把鸡放出去,这一天就甭管它了,它自已找食吃,晚上自己会跑回来,如晚了还没回来,就放开嗓门大声“咕”、“咕”几声就跑回来了。没饲料喂的鸡下蛋少,但也下蛋,到下蛋的时候就会跑回到下蛋的专用鸡窝,下完蛋它“咯咯嗒”、“咯咯嗒”地叫几声告诉你下完蛋了。我从鸡窝里把蛋捡出来,当手中握著热乎乎的鸡蛋,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会高声叫嚷着“娘,鸡下蛋了”,同时把鸡蛋放到母亲的手中,母亲脸露笑容,赶快把鸡蛋放进一个用麦杆编织成的筐子里。舍不得吃,那时我们家不知道鸡蛋的味道。母亲把鸡蛋攒起来,攒够十几个的时候拿到集市上卖掉,换点钱好买点盐和灯油。

  母亲为了我们姐弟兄妹吃尽了苦,白天下地,晚上纺线织布。棉花是从别人扔掉的“落地花”捡拾的,捡回来先要把粘连在棉花上乱草一点点的收拾干净,然后用压花车把棉花籽压挤出来,再用弹棉花的弓把棉花弹熟,搓成“布缉”(用一根像筷子一般粗细的木棍为轴把棉搓成有空芯的圆柱)。用“布缉”上纺车纺线,线纺成后要经过浆线、掏经、上弦,再一梭一梭地织成布。这些活多数是母亲在夜里熬夜做的。布织好后拿到集市上卖掉,换点吃的。

  尽管母亲想尽各种办法,办法还是有限的。再再也没办法了,母亲把刚十三、四岁的大姐叫到里屋关上门,我偷偷的把耳朵贴近门缝听母亲和姐姐的谈话。“大妮,娘跟你说点事。”“娘,麻事?”“你看咱家这日子,娘想给你说个人家”,“娘,…”听大姐哭了,一会,娘也哭了。“娘也舍不的你,可有什么办法呢,你到人家也吃口饱饭,咱们家里也少张嘴。”

  大姐出嫁后,一点也没减轻母亲的负担,由于家里年令最大的孩子嫁人,减少了一个重要帮手。母亲更累了。家里的灾难也接二连三。比我大一岁多点的二姐病倒了。二姐的病一开始母亲没有放在心上,穷人家里的孩子,没吃少喝得病是常事。没想到二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尽管病的不轻,还是没的吃也没有钱看病。后来发展降到卧床不起了!这时母亲才关心起来。关心是关心,但仍然没东西给她做点好吃的病号饭,也没钱给她请医生看病。母亲听人说那个“庙”里神显灵、能治病保平安。母亲就跑到庙里,烧香跪拜求神后包回一包“香灰”,回来给二姐冲水喝了。

  二姐的病不但没有见好,而是一天比一天重了。一天傍晚,一直不爱说话的二姐开口叫了声“娘”,“怎么样,二妮?”二姐待了半天才很不情愿地说:“娘,我想吃碗面!”这是二姐第一次请求。母亲知道二姐快不行了,满面流泪,“二妮,等等,娘给你做去。”母亲赶快到邻里家借来半碗白面粉,还没等母亲把面条赶切完,我看到二姐口吐白沫、呼吸急剧,赶紧叫“娘,快点,二姐不行了!”母亲看着二姐痛哭:“孩子,娘对不起你呀,你连碗面没吃一口就走了。”

  二姐走后,母亲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经常跑到二姐坟上痛哭,每次去她都是偷偷的,不让我们知道。有几次被邻居发现劝说回来,有时我们不见母亲了,就赶紧到二姐坟上去找,母子在二姐坟前痛哭一场。

  二姐的死让母亲苍老了许多,也让母亲想了许多。有一天,母亲把我叫到面前,对我说:“孩子,娘养活不了你啦,你出去逃命去吧!“”娘,我不离开你!”“咱们家德留个根呀!”。

  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扶养成人,对母亲的恩永远报不尽。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儿子想念您老人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20024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