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鸣凤山游记散文(2)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歌声就这样一直不断重复着唱下去,果然起作用,一直到山顶,表弟都没有说一声累。母亲和小姨,以及同行爬山的游客,都在这首歌曲中备受精神信心的鼓励与鞭策,爬起山来更加带劲,丝毫忘记了两腿灌满铅丝的酸痛与疲软,只是,少了对景观欣赏的雅兴。

  爬到山顶,三点多钟,听人说,从山脚下北路而上到山顶这所有的石梯,共有1988级。看样,被誉为“天梯”,一点也不夸张。

  母亲一脸严肃的说,我们来到这里,就走进了神的家门,我们必须要严肃虔诚地对待这里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一定要静下来,要无任何杂念,更不要随意乱说话。每一个人都用矿泉水把双手洗干净,把衣冠扶正,然后点燃香,像神虔诚的三拜,并在心中默默许下自己的愿望。

  依着母亲的吩咐,我们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些该做的事。这是鸣凤山海拔408米的主峰,被人们称谓的“金殿”,也叫“金顶”。是人们不远千里来此烧香敬神向往已久的鸣凤山大观。这座殿巍峨耸峙,气势恢弘,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均依山凿岩而建,共3层,高十余丈,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高高耸立于鸣凤山之巅,正门的门楣上有“紫气东来”四个金光大字,它告诉我们道教发源于东方,是中国的国教;正门两旁对联为“遥望金阙朝圣驾,投诚玉座答天恩”。宝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的巨幅塑像,四周站着800灵官,堪称祖师爷的800御林军。还有四根柱子,直径都是50厘米,并且都是选用上好的楠木做成,柱子表面用紫铜金水包裹,柱子上各攀缘着两条金龙,前面柱子上的两条金龙头朝上扬,后面两条金龙头向下伸,呈上天入地之势。还有一面法鼓,原先本是一面麻鼓,远安有句俗语:“独有鸣凤打麻鼓”,意思是说,一般寺院的鼓面都是用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唯有鸣凤山道观的鼓是用麻做成的,意思是说道家慈善不杀生。这面麻鼓直径2米,中间绘有八卦图,洪亮、深沉的鼓声,方圆十里都能听见。但这鼓不是随便敲的,只有香客云集,道观有重大的法事活动时才敲响。四周的百姓听见鼓声,便主动送来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招待香客。

  紫皇宝殿的殿顶之上,原先覆盖的是全国各地香客捐赠的两千多块铜瓦,铜瓦上还刻有捐赠香客的姓名,殿顶飞檐翘角层层凌空,在晨风的吹佛下,可发出清脆的响声;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闪闪金光。可惜,这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金顶,在文革时期,变成了残壁断垣和堆堆瓦砾。

  东大宫为元鹤楼,殿上供奉着雷公菩萨;西大宫为长春楼,殿上供奉着观音菩萨;在三大殿的下面,还有父母殿和王爷殿,供奉着真武祖师的父母和舅舅王善。

  我同表弟先诚心诚意地用两个膝盖跪在正宫紫皇宝殿的佛像前,双手合拢,紧闭双眼,在心中默默许了各自的心愿,然后在道教师的钟声敲响下,虔诚地做了三个揖,然后是母亲跟小姨跪拜。接下来,就是拜东大宫的雷公菩萨和西大宫的观音菩萨,然后就是朝下走,一层一层的拜,父母殿、王爷殿、鸾凤长鸣、龟蛇二将、文昌祠等著名宫殿。

  拜完王爷殿后,我站在一层石阶上,任黄昏早春的冷风悠悠吹在汗湿的衬衣上,心旷神怡。鸟瞰全县的风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栋栋耸立,宽敞的马路上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出租和摩的,悠悠沮水沐浴着晚照的夕阳,闪着粼粼波光,好一派优美的画卷。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基地,在我脑海中浮出了当年故事的完整原形,被称为地球上最干净的爱情,竟然在我的故乡,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诗歌,自然而然从我嘴边流露了出来,虽然这是描写山东泰山的,我感觉用在鸣凤山上,依然不为过。这山这水这心情,此时此刻,我非常想站在这高山之顶独自把风临酒,饮一瓶远安人自酿名誉中外的白酒楚园春,让心好好醉一醉,等月亮升起,星星说话的时候,再煮一壶上乘的鹿苑毛尖黄茶,邀家乡的几位文人一起上山,和我对月细细品茗,吟诗酬唱。

  在山上,我们游览的景点不多,因为时间有限,几乎都是走马观花。唯独还让我欣喜的,就是拜完王爷殿下山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孔雀。母亲说这是吉兆,可我不觉得,这只孔雀饲养在山里,只要是上山烧香敬神的人,应该个个都能看见。不过,我还是非常的高兴,因为孔雀是国家保护动物,它的美丽与高贵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能看见它,也代表着一个人身份的尊贵,不管怎么定论,姑且就说是吉兆吧。我用相机给它拍了几张照片,试图让它开屏看看优美的华彩,最终可能因为我的魅力不够,愿望没有得逞。

  下山的时候,一路都是回敬那些王爷或是菩萨。下山的路虽没有上山那么吃力,但却给人更大的惊险。上山时候所有的体力已经全部用完,两腿灌满的铅丝没有拔出来一根,下山已经完全不能弯曲,只能直着腿走,一走一闪,硬生生的疼痛,给了很大的困难。高处不如地处暖,上山容易下山难,不经过实际体验,是完全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今天,也总算让我全方位的体验到了。

  下到山顶走出鸣凤山正门,天已经黑定,只能摸着昏黄的路灯和居民房间射出来的灯光辩路,走进县城打车回家。

  在车上,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想着在山顶顶峰的眺望所感所想。不知不觉,一首集唐人诗歌名句而作的七律集句诗《秋日登鸣凤山》出现在我的脑海:

  峰前峰后寺新秋(贾岛),风物凄凄宿雨收(韩翊)。

  月在上方诸品静(郎士元),前程惟有一登楼(李端)。

  林下水声喧语笑(王维),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

  炉烟乍起开仙仗(皇甫曾),夜叩禅扉谒远公(郎士元)。

  这首诗歌的写作年代与署名是清朝同治年间庠生徐甲冕,诗中很巧妙地将唐朝六位诗人的八句诗句缀连成一首格律严谨颂赞远安鸣凤山的七言律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远安县鸣凤山风景名胜的热爱之情。

  于是,我被深深感动着,感动着自己有幸出生在这座钟灵秀慧、紫烟霞升的鸣凤山城。  道士说:我们这次进山烧香祈福,敬神求愿,在明年的这个时间,还要准时来一次,是还愿。我知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有着渊源古文明文化传承,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向就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来年,我期待来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再一次登顶鸣凤山,还佛许我一年,甚至是一生的平安心愿。更重要的是,在来年的爬山中,不管怎样,我都要冒险从南路登顶,去亲身体验一下那惊恐、刺激的“鸣凤险”。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8319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