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2)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的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问: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之中。”情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的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第二课时

  (二)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2)这首诗歌中的“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分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前两句回忆当年的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方,意味脱离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旧貂裘。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感慨,“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答案】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hige/19471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