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歌作文(2)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歌作文 篇5

  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如流沙在沙漏中流逝,却带不走前人于长河中慨叹的句句篇章。

  ——题记

  是什么人喊着最原始的劳动号子“哼呦、哼呦”入诗?又是谁在河边轻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些优美的“思无邪”的歌谣出现在了人类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的源头。我自幼与诗结缘,听长辈说我的名字取于《诗经》,所以从小就对诗词歌赋有极大的兴趣。

  记得从前,母亲给我讲屈原冰清玉洁,处浊世而独醒,用整个生命吟诵华章谱写成《离骚》《楚辞》的故事;描述着陶渊明在青山之中扛着锄头,悠闲漫步地走着,清脆而婉转的鸟鸣在青山之间萦回,蓦然回首的那一刹那,望见了南山的画面,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

  课堂上,老师讲授着李白寄情山水,恣意潇洒流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绝唱;赞扬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本《历代诗词鉴赏》是我多年最忠实的朋友。它引领着我渐渐感悟到了凝练的文字下诗歌的情境美。

  儿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总会引起诗人们的关注: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草地上,“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溪水旁,“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树林间,“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池塘边,“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舟上,“怪得无雨却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情景,似乎在我童年的梦境中重现;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原来竟和我是这样的亲近!

  《历代诗词鉴赏》教给了我透过文字表面感悟藏在下面浓浓的感情。比如送别诗,柳永吟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是何等令人伤感;李白贮立江边,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而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传递给友人的则是前途一片光明,激励友人阔步前行。

  中国古典诗歌是如此富有魅力,仿佛通过这条时间的隧道,让我与中国古代大诗人们“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漫步徜徉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尽情沐浴着知识的阳光,汲取着文化的营养,让诗歌伴我成长。

诗歌作文 篇6

  这一刻我好像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省份。

  有时候选择与部选择之间太难,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再试一次。

  生活往往就这样,对待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态度,我们唯独有的就是坚强起来。

  面对的寒酸,你一样有的,我也一样有,你有何来抱怨呢?

  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看你心灵有多大的自由。

  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些聪明的在场人面前卖丑的人。

  而活着的唯一标准是生活得到的磨砺

  有人爱的人同样也有人讨厌,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身份的代表。

  不要拒绝来自生活的一切,不要忘记生命中留下记忆的任何人。

  爱父母就要用心去爱,爱自己别忘了别人。

  好好地努力,好好地面对。

  相信你是自己。我也祝福你成功。

诗歌作文 篇7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于行业,很多古代典籍都有清楚明确的记载,像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等等。其实行业就是在古代诗歌中也可略见一斑。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一之月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豳风。七月》)、“雉离于罗”(《王风。兔爰》)、“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魏风。伐檀》)等诗句就反映了《诗经》时代狩猎行业已经普遍存在了。而“萋兮斐兮,成是具锦。”(《小雅。巷伯》)、“绿兮丝兮,女所治兮。”(《邶风。绿衣》)则又给人们提供了纺织行业历史悠久的资料佐证。除《诗三百》之外,宋代梅尧臣《织妇》“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于演《里中女》“吾闻桑中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也反映了中国的纺织行业。

  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祖先很早发明养蚕有关。《诗经》中“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召南。采蘩》)就是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它所反映的养蚕行业在后来的诗人笔下也出现过许多次,如:明代诗人高启《养蚕词》“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二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檐前缲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清人朱奕曾《蚕妇谣》“日间防蚕饥,夜间防鼠咬。保蚕如保婴,刻刻难离抱。”养蚕是为了缫丝,缫出来的丝除了极少一部分留做己用,更多则是被养蚕人卖掉。宋代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缫丝行》“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清朝董恂《卖丝》“初生小满梅正黄,市头丝市咸开张”就很好的说明了丝市行业的普遍性。

  众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茶之盛世,专门从事产业经营的茶商也便应运而生了。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及王建《寄汴州令孤相公》中“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等诗句,都反映了茶行的情况。唐代的诗鬼李长吉《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以及早于他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则又直接说明了玉石行的存在。从李贺的另一首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我们则可以直接看出文房用具行的存在及其生产情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而宋代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则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二者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说到了卖花这个行业。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行业,还有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写铁器行的;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以及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反映了酒米行的存在;元朝王冕《伤亭户》和杨维桢《盐商行》则勾勒出了从事盐行业工人的悲惨生活,略晚与他们的明代高启的《牧牛词》、《伐木词》则是直接描写牧牛和伐木行业的。

  其实自古以来行业的工种绝不止三百六十行,而古代诗歌更是浩如烟海。通过诗歌对三百六十行的反映和描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情况。

【有关诗歌作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再相逢诗歌集锦

2.有关侯以雷诗歌集锦

3.有关黄河的诗歌(集锦)

4.与雪有关的诗歌集锦

5.有关黄河的诗歌集锦

6.有关你的记忆集锦诗歌

7.有关学生日记集锦七篇

8.有关实习自我鉴定集锦七篇

9.有关数学生活日记集锦七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hige/40862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