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诚实守信手抄报(2)

手抄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诚实守信手抄报诚实守信手抄报二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回到娘家住,外公格外疼爱他。他办了个自家学堂,皇甫绩就在自家学堂上学。 外公对他的孙辈们严加管教,开学时,就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重打二十大板。

  一天上午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表兄在个废弃的屋里下棋,都忘记做上午的作业。

  第二天,外公知道了,他叫几个孙子到书房,训斥一顿,每人打二十大板。外公不忍心打皇甫绩。就说:“这次不罚你,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皇甫绩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外公没有罚我,我不能放纵自己,也应按学校的规矩,打二十大板。

  皇甫绩求表兄们打自己二十大板。他们都笑了起来。皇甫绩说:“这是学校的规矩,我们向外公保证过,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被皇甫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做了大官,信守诺言使他在文武百官中有很高的声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shouchaobao/4468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