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4)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大量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小黑板。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小黑板出示﹚

  1、复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谈话引入:

  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题:反比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探讨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第3小题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引入课题。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也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索

  ﹙一﹚初步感知理解两个变化关系的不同。﹙出示情境﹝1﹞﹚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法表。

  你们发现了什么?(1)图中表示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和不变,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所有和为12的数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乘法表”中两个量的变化关系。

  (2)图中表示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学生感知积不变,一个因数随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扩大),并且所有积为12 的数成一条曲线﹚

  3、师生共同小结:

  由此可见,对于“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两个变量,都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但是它们的变化关系是不同的。“加法表”表示的是和一定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而“乘法表”表示的是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所有和为12的数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积为12 的数成一条曲线。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2﹞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表格填写完整。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详见教材) ﹙2﹚观察发现: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

  ﹙3﹚寻找规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变的?用表中的数据说明。﹙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讨论反馈:10×12=120,40×3=120,80×1.5=120? ﹙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填表:(详见教材)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

  ﹙2﹚表中有哪两种量?

  ﹙3﹚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数据说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体积 ﹙一定﹚

  3、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互相说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归纳概括反比例意义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情境1、情境2所讲的数量关系可以概括成怎样的式子?

  学生回答后板书:XY=K(一定)

  4、学生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这两种相关联量的积是不是一定的,同时,还要看这两个量变化规律。

  ﹙三﹚练习: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学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又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中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解决问题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小黑板出示﹚

  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判断。

  ﹙1﹚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3071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