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2)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

  (选文有改动)

  13.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3分)

  14.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15.“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3分)

  16.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3分)

  1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 神秘的海啸(共12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8.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 、 、 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3分)

  19.引发海啸的原因是: 。(2分)

  20. 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而又严密。“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这一句话中“有可能”可以去掉吗?理由是什么? (2分)

  2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

  22. 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3分)

  五 谈小草的悲剧(共11分)

  ①歌曲《小草》唱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试想如果拿小草与花比香,与树比高,这样比的结果肯定是“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不被人所知道。

  ②这不由使我联想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不也存在着“小草”式的悲剧吗?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性发展。对学生,我们单纯用应试这个模具去框,用分数这把尺子去量,轻易否定了一些学生。然而,事实上许多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出校后发展还是不错的,可以说他们也是人才,因为他们也有所长。  ③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而且所长与所短同样明显。正如清朝顾嗣协《杂诗》所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谋取;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可见,宝贝放错了地方就可能成为废物,英雄放错了位置则失去了用武之地。人才是相对的、多元的。如果你发现、发挥或发展了一个人的长处,他就可能成为人才。如果你过分挑剔、指责或攻击他的短处,他就可能成为庸才。长处得不到发扬而短处反被夸大,这正是“小草”的悲剧根源。

  ④我们的教育必须致力于发现、发挥或发展学生的长处,扬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如果总揪住他的短处不放,这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长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评价学生,不能只看他能否考高分,也不能只看他能否上大学。应该看学生的个性和长处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没有读完就经营电脑公司去了,他从白手起家发展到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靠的不是文凭,而是特长。

  ⑤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个个有所长。现在一些学校致力于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便是这方面的实践。如果学生是泥土,我们就把他烧成砖瓦;如果学生是矿石,我们就把他百炼成钢;如果学生是树木,我们就让他成为栋梁。社会需要钢,也需要砖瓦和栋梁。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炼成钢,也不能因泥土、树木炼不成钢,就把他们当成废物扔掉,因为他们都是有用之材。不论成为什么,都是一种价值的实现。

  ⑥总之,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各领风骚。我们再不能拿小草与花比香,与树比高,而要让花更加香,让树更加高,也让小草更绿,更加茁壮。

  23.结合文意,概括说出“小草的悲剧”和“教育存在的小草式的悲剧”各指什么?(2分)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5.顾嗣协《杂诗》的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 (2分)

  26.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2分)

  27.第③段结尾指出了“小草”悲剧的根源。结合当前教育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三)、写作(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常常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

  (二)请以“花点时间去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旅行,上网,沟通等。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16606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