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3)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忽略电子所受重力,求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v0和从电场射出时沿垂直版面方向的偏转距离Δy;

  (2)分析物理量的数量级,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在解决(1)问时忽略了电子所受重力,请利用

  24.(20分)

  (1)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Δp=FΔt,其中动量p和力F都是矢量。在运用动量定理处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y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例如,质量为m的小球斜射到木板上,入射的角度是θ,碰撞后弹出的角度也是θ,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都是,如图1所示。碰撞过程中忽略小球所受重力。

  a.分别求出碰撞前后x、y方向小球的动量变化Δpx、Δpy;

  b.分析说明小球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

  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吸收,其中光束①和②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②所示,图中O点是介质小球的球心,入射时光束①和②与SO的夹角均为θ,出射时光束均与SO平行。请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析说明两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的合力的方向。

  a. 光束①和②强度相同;

  b. 光束①比②强度大。

  (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

  27.(12分)

  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①写出ii的例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算话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b.______________。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8.(16分)

  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呗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

  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

  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

  31.(16分)

  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相关文章:

1.北京理综物理试题点评

2.高考北京理综物理试题符合新课改思想

3.关于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4.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和答案

5.高中理综试卷试题

6.简评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7.2018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的相关点评

8.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综试题生物部分精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25737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