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和答案(3)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与评分补充说明:

  一、 19分

  1.[语音辨析](3分)

  C ( A陨落yǔn ;B重蹈覆辙zhé ,拮据 jié; D恪尽职守 kè ,憔悴qiáo)

  2.[改正错别字](4分)

  A 恻隐之心;B 懊恼;C 闲暇;D 峰峦

  [一字1分]

  3.[成语积累与运用辨析](3分)

  B (①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②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4.[病句辨析](3分)

  B (A 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加上乙队;C 搭配不当。主会场鸟巢展现途径搭配不当。应将理想途径改为理念;D 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

  5.[标点运用](3分)

  A (①《墓志铭》后属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故用冒号和引号;②联系上下文,此处不能用逗号,用省略号表明中间省略了部分内容,用法正确;③属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故句号在后引号内。)

  6.[句式变换](3分)

  参考答案:① 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②它以简炼、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③它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3分。一句1分]

  补充说明:①每个句子后应有句号或分号。句后没写、错写标点符号合扣1分。

  ②整体上三个短句,语意不变。每个句子只要漏掉信息点就要扣1分。

  ③整体上一定要出现明确的主语,即三个句子中至少有一句要出现岭南建筑。三个句子都无主语或都以它为主语的判为0分。

  典型示例:

  3分例

  例一:

  ①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②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1+1+1)

  例二:①岭南建筑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②岭南建筑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1+1+1)

  例三:①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②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③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1+1+1)

  2分例

  例一:

  ①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②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说明:句后没有标点,扣1分)

  例二:

  ①它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②它在通风、隔热、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第二个短句漏了两个信息点防风防雨,扣1分)

  1分例

  例一:

  ①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②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 ③这些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标点用了实点,扣1分;第二个句只是一个短语,不成句子,扣1分。)

  例二:

  ①岭南建筑以风貌著称 ②岭南建筑的方面极具特色 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无标点,标点不规范,扣1分;第二句改变了句意,扣1分。)

  0分例

  例一:

  ①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②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③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三个短句都没有主语,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例二:①以风貌著称 ②各方面极具特点 ③建筑独树一帜(说明:(1)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改变句子的原意;(2)三个句子的信息点均不齐;(3)三个句子的句后没有标点符号。)

  例三:①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②在通风、隔热、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 ③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第二句错断句子,在整体上改变了句意。)

  例四:将原长句抄写三次,不给分。

  第二大题参考答案与补充评分细则

  二、(15分)

  7.(8分)

  (1) 骑jì 王wànɡ

  评分细则:共2分,写对一个1分。

  (2) D(2分)

  (3)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醉里挑灯看剑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又恐琼楼玉宇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

  ⑥为有源头活水来

  评分细则:4分,答对1句1分,答对4句满分。

  多一字、少一字、错一字,本句均不得分。

  漏写序号,但句子答对也给分。

  8.理解与运用(7分)

  (1)3分,1题1分。

  ①快(飞快快速均可。)(1分)

  ②在空中(在天空、在空气中均可。)(1分)

  评分细则:解释出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中。

  ③通拒(1分)

  评分细则:指出通假字,或正确解释为抵御抵挡均可得1分。

  (2)奇葩(奇花/凡花/名花)(1分,)

  遍天涯(满天下/满天涯/共天涯/在天涯/隔天涯/比天涯)(1分)

  评分细则:答案均要押韵、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其中一项不符合则不得分。

  青草池塘处处蛙(2分)

  评分细则:若按原文默写,错一字扣1分;若另写一句,则按前两空的评分细则给分。

  (3)共4分。理解古韵新风各得2分。

  评分细则:

  1、能写出诵读吟读学习等含义,得1分;能写出诵读对象古诗文古代文化古典文学等含义,得1分;能写出参与古诗文诵读活动,得2分。

  2、新风的意思能写出形成成为展示,新风尚新风气新风貌 等含义,得2分。

  3、表述不清扣1分。

  4、凡对古韵新风认读错误一律得0分。如果认读为风新韵古,则不扣分。

  4分答案示例:

  ①吟诵古韵,谱写新风。

  ②读出古典文化韵律,展示当今学生风貌。

  ③让古诗文的诵读成为一种新的风气、风尚。

  ④现代人诵读古韵,增添新元素,树立新风气,让中华文化不断更新、延续。

  3分答案示例:

  ①古诗文的风采用同学们的理念朗诵,更添韵味和新风气。(表述不清扣1分)

  ②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新一代的我们在继承这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新的元素,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未能提及诵读活动扣1分。)

  2分答案示例:

  ①古诗的诵读要注意音调和气势,要富有感情。(只解释了古韵,没有解释新风)

  ②体现同学们对古诗文的热爱,传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只有古诗文得1分,传承得1分。)

  1分答案示例:

  ①古代的音韵将会有新的风气来呈现。(新的风气得1分)

  ②古诗文使我们的韵律有所提高,就如风一样轻盈。(古诗文得1分)

  0分答案示例:

  ①古韵社风此题词幽雅得当,题字豪放有力,体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让中学生更热爱古诗文。(题意理解错误,只评价了题词的好处、意义,没有写出对这四字的理解。)

  ②风转韵在诵读古诗文,要有压韵,有节奏。(对古韵新风认读错误)

  ③古韵是对古代文学的追求,社风是社会的'风气,让这种追求文学的热情成为一种风气。(新风 错误认读为社风)

  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

  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

  10(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且面,则可得2分。)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面对着大山居住。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快到九十岁,对着山居住。

  *北山有位长者叫愚公,年龄差不多九十岁了,面对山而住。

  1分示例: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刚好九十岁,面对着山来住。(错译且)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将近九十岁,居住在山的对面。(错译面)

  0分示例:

  *已经九十,居住在背对着山的地方。(错译且,面)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漏译且,错译面)

  10(2)遂,可以翻译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译为带领,率领,领着,带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遂率,则可得2分。)

  *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愚公就带领子孙能扛重担的三个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能挑担的三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和挑担人三人。

  1分示例:

  *带领着子子孙孙三个人去挑石头。(漏译遂)

  *因此带领着儿子孙子三个人挑着担子。(错译遂)

  0分示例:

  *叫他的儿子孙子用担子挑担(漏译遂,错译率)

  *让子子孙孙担走这两座山(漏译遂,错译率)

  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0分示例

  *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劝告愚公不要挖山。

  *不能削平这两座大山。

  *对愚公的行为感动疑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

  *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1分示例:

  *妻带有商量的语气,向愚公提出见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为没有点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给分。)智叟觉得愚公的行为非常不聪明,看不起他。(1分)

  *愚公妻是怀疑的态度,(0分)而智叟则是带着讽刺的口吻,(1分)两者是不同的。

  *愚公妻说话委婉,流露出她对愚公的关心和鼓励,(1分)智叟却说话狂大,对愚公移山给予否定。(0分)

  0分示例

  *让愚公不要再费力气去移山了,这是不可能削平这两座山的。

  *他们都是说智叟年纪老,不能挑动石头了,说明智叟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因为愚公妻的话中,带有劝说的意思。(只是意义上的,不是情感上的。)智叟的语言色彩是坚决反对,没有留一点委婉的语气。

  12.(6分)

  (1)(2分)一句1分,错别字不扣分(重在理解)

  2分示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分示例:

  1、 莫笑农家腊酒浑

  2、 丰年留客足鸡豚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他诗句

  0分:

  答错或照抄全诗

  (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丰富内涵方面:

  答出困难绝境逆境困境挫折1分;答出希望光明乐观信心1分;

  仅答有丰富内涵或蕴含哲理,没有具体内容的,得1分。

  引起共鸣方面:

  答出鼓舞激励勉励或产生共鸣有共鸣,2分 ;显示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感染力,得1分。

  如在内涵部分出现作者一词,不扣分;如在共鸣部分出现作者一词,则不得分。

  如答案中内涵和共鸣两部分内容出现交叉或两部分内容糅合在一起情况,应综合整个答案看,若含有激励、鼓舞等内容,应给分。

  4分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2分)

  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6、这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找,忽然眼前一亮的惊奇与惊喜之感,并且后来从中引申出了在绝境的尽头,往往是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的哲理(2分),具有很好的励志的作用(2分),因而被人们广泛引用。

  3分示例:

  1、因为这句诗告诉我们生活中虽然有许多困难,(1分)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勇往直前,便会成功。这句诗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2分)

  2、这句的意思是越过千山万水后自然会有路可走,柳条花儿凋零了,又会再有,鼓励失意绝望(1分)的人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思考问题,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就会发现一切并不是那么绝望,激励人们战胜一切困难。(2分)

  3、这一名句表现了乐观向上(1分)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深信黑暗的后面一定会有阳光。(2分)

  2分示例:

  1、因为这句诗中是指作者找了很多条路也找不到,最终找到了,是因为作者相信自己能找到,比喻新希望,后来人们引用它在困境里找到新的希望,找到了光明,有新的出路。(2分)

  2、这一句是对偶句,富有节奏感,重复表现出山水的曲折环绕,如困难险阻;暗明表现出柳花带来的春之朝气,如成功的喜悦。所以后人常用这句诗比喻经历挫折后无助的人最终看见了希望,积极乐观的喻意(2分),这句诗流芳千古。

  3、因为这一名句说明了即使遇到挫折,只要不轻易放弃,仍然抱着乐观的态度,就能从失败中走出来。(2分)

  4、因为其喻意是:虽然现在面对着阻碍与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新的希望就会出来。(2分)这给人有不竭的动力,所以后来常用鼓舞人们。

  5、因为这一名句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会看到希望(2分),而且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令句子读起来非常的通顺,容易记住,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1分示例:

  1、本句充满诗意,朗朗上口,写出了乡村美景,亦充满哲理(1分),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2、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先重、复、疑三字表现出找不到出路的感觉,再用暗、明、又表现出出路就在眼前,形成反衬,表达出乐观向上的精神(1分),所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多水多,也不要怕没有路,因为过了这里,那里也会有一条村,比喻人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前进,就会达到他们的目标(1分)。

  4、因为这名句鼓励人们。(1分)

  5、因为写出了作者对要行的路无法知道自己要走的路的方向,而忧心。表现出人生这条路上存在着许多困难。(1分)

  0分示例:

  1、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西村的情怀,这句诗有很多的复杂,但给人一种不知怎样的情怀,对山对水的热爱,有柳花、明亮的一条村。

  2、写出了山高和多,水流多的场面,在诗人以为没路可走的时候柳花后面却又有路可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之情。

  3、因为这一句话写得很现实,描述了风景的美,用在写景色的很实际。

  4、因为作者被贬,感到悲哀,当作者看到了自己被贬后又出现了一批人才,作者感到高兴。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一批旧的人才离开了,又出现了一批新的人才。

  四、现代文文段阅读

  13.【关键信息理解】(3分)

  D (这种提炼方法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并不环保,不绿色,因而不是它的优势。)

  14.【信息筛选辨析】(3分)

  A (B文中只说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还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并未推广;C植物油要转化成生物柴油,才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D文中说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冷压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

  15.【内容理解】(3分)

  D (文中没有说老人一定比年轻人更有阅历。)

  16.题(1)

  (一) 参考答案:

  外貌美:形貌的美是难以保持长久的。

  (二) 评分标准: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说明: 第一问1分,回答外貌美、面貌美、外表美、外在美、形象美、形体美、美貌、样貌的美丽均可。

  (三) 评分示例:

  满分答案:

  ①指的是人的外貌。外貌的美只是暂时的,心灵折射出的美才是永恒。

  ②美指的是外表的美。道理:外在美是短暂的,时间过去就难以保持。

  ③指的是外在美,形貌的美。道理:外貌的美丽随着岁月的流逝总有一天会消失,外貌的美丽并不是永恒的。

  ④这个美指的是美貌,形貌上的美。说明美貌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⑤句中的美指的是外在美。阐明了外在美只是一时的,难保持的。

  2分答案:

  ① 指外貌的美。 这句话阐明了人不可能永远年轻,总会有变老的一天。(句意理解不全面。)

  ②美的形貌。说明了美好的东西是短暂的。(理解片面)

  ③外在美。这句话说明外在的美很容易被摧毁。(摧毁用词不准确。)

  ④年轻。年轻时的美是不恒久的,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流逝的,只有心灵上的美才可以恒久。(第一问理解错误,美不是指年轻。)

  ⑤内在修养和外在美貌。样貌不重要,因为它会老,只有优雅的作风和文明的举止才能将美保持。(这里的美专指外在美,不包括内在美。)

  1分答案:

  ①美指的是外在美。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后一问答非所问)

  ②美指仪容之美。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照抄原文,而文中的前后两句并不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③美指内在美。保持形貌美和保持内心美是困难的。(前一句判断错误。后一句提到了保持形貌美是困难的得1分,但没提到形貌美的保持不是长久的)

  0分答案:

  ①是指内在美。如果一个人不注重内在美,美而只注重外在美,始终也不会。

  (理解错误。)

  ②指的是水果。道理:这句话阐明了美不是在外表看得出的,真正的美是在心上。

  (理解错误,没有抓住比喻的喻意来理解。)

  ③美指的是美德。这句话阐明了人生更需要的是保持美德才是美这道理。

  (理解错误,没有抓住外在美来理解分析。)

  16.题(2)

  (一) 参考答案:

  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把徳行比喻成宝石,形象贴切,深刻说明内在美就象宝石一样,不但不会受普通的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反而更能放射自身的光芒。

  (二) 评分标准:

  4分。摘录1分(须体现语言生动或说理深刻)。

  推荐理由3分,其中对摘录句的句意理解正确2分,分析合理1分。

  说明:①摘录划线句子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没分。

  ②摘录拉丁谚语没分(不是培根语录)。

  ③注意推荐理由的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的区别。

  (三) 评分示例:

  满分答案:

  语言生动示例:

  ① 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美德比喻成宝石,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一个有内在美的人即使形貌不美,也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同时又引出下文。

  ② 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德生动形象地比作宝石,深刻地说理,阐明了美的德行不需要美的形貌去修饰,在朴素的形貌下,美的品德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更显华丽。

  ③ 培根语录: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 之美。

  推荐理由:这句话用了对比手法,形象地说出了自然而生的东西往往比服饰的衬托更好,而举止端庄又更胜于外表的单纯劝勉人们不要单单追求外表美,更要有内在美。

  说理深刻示例:

  ① 培根语录: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推荐理由:这句话很实在地表达了作者的想法,美德比美丽更为可贵。有时,美德比美丽更美,经自内在的东西才是最真的,最美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外在美诚可贵,内在美价更高。

  ② 培根语录: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推荐理由:此句告诉我们:外在美并不是不重要,而应是在拥有内在美的同时拥有外在美,此时,外在美起衬托作用,让人更加的美。很有道理。

  ③ 培根语录: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推荐理由:这句话一方面批评了部分人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没有好好地培养自己的情操,老了才知道后悔,另一方面则劝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培养内在美。

  3分答案:

  语言生动示例:

  ①培根语录: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这个句子利用了比喻手法,把美德比着宝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德的价值与华丽(美德的价值与华丽如何体现未具体分析)

  ②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培根的语言总是简练而富有内涵,这句话把美德比作宝石,表达了美德不需要任何修饰,他会在朴素中发射出灿烂的光辉。

  (本题从语言生动方面分析,但分析时没有点明比喻修辞,并且没有紧扣比喻特点分析。因此只得3分。)

  ③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这句话语言生动形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德比作宝石,突出了美德不一定表现在外表,而在于内涵。

  (没有结合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进行 分析,因此只得3分。)

  说理深刻示例:

  ① 培根语录: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 辉。

  推荐理由:这句话生动的写出,只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才是最终的美。(如何将两种美结合分析、欠深刻)

  ② 培根语录: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推荐理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形体美的同时,也应该追求修养,这种才能体现真正的美。(没说清楚过于)

  ③培根语录: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推荐理由:希望我的朋友能够有心灵美也有形貌的美,这样生活才更加灿烂,更充实,更美好。

  (本题从语言深刻方面分析,但对于心灵美也有形貌的美这两者结合方面没有进行分析,不够深刻,因此只得3分。)

  2分答案:

  语言生动示例:

  ①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用了比喻手法,告诉我们内在美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衬托.(未具体说明比喻手法的作用)

  ②培根语录: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推荐理由:这句话语句优美,用词准确.就未必似乎两词用的十分准确,并无一概的肯定或者否定,只是大概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未具体分析为什么语句优美,用词准确)

  说理深刻示例:

  ①培根语录: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推荐理由:在我的人生来说,这句话说得很正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对原句理解欠具体,分析不准确)

  ②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因为这句话说明了其实美德也是美的一部分,也在教我们要注重认识美德.(对原句理解错误)

  ③培根语录: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推荐理由:这句话告诉我们,青春和外表之美总是短暂的,只有美的德行才能永存.(未直接分析原句的意思)

  ④培根语录: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推荐理由:因为我们不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那么就做不到真正的美.(未对原句具体分析理解)

  1分答案:

  ①培根语录: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推荐理由:它可以告诉我们做人应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不要为了放荡的青春而放弃灿烂的光辉。(推荐的理由没有紧扣摘录的语句来分析。)

  ②培根语录: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

  推荐理由: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推荐的理由没有紧扣摘录的语句来分析。)

  0分答案:

  ①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

  分析:凡是选此句,均不得分。原因此句不是培根名言,而是拉丁谚语。

  ②知识就是力量。

  分析:没有从原文摘抄,因此不得分。

  ③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分析:没有审清题,此句是题中明确规定不允许选择用来分析。

  17题评分细则

  第一次:满分2分。

  捡黄豆、询问我的工作、写作情况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

  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

  孙犁戴着袖套在捡黄豆,见了我,与我交谈

  孙犁在捡豆,看见我,与我握手,并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给我一种亲切感

  1分答案(只答对一个采分点)示例:

  捡豆子去施肥

  孙犁先生在拔豆秸和捡黄豆

  孙犁在院子里捡豆,并亲切地招我进屋

  0分答案(没答到任何一个采分点)示例:

  1979年秋日的一个下午,我与孙犁初次见面(这是以我为主的事情)

  写了孙犁先生的外貌与衣着(非事情)

  我看见孙犁先生正在采(应该时捡)豆子,而且看见他戴着袖套,让我有一份亲切感。

  第二次:满分2分

  准备糊窗缝和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

  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

  准备糊窗缝,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

  孙犁在糊窗缝,他说他老了,我承认了

  1分答案(只答对一个采分点)示例:

  准备糊窗缝

  他说他老了,我就应了一句:您是见老。

  0分答案(没答到任何一个采分点,或所答内容不属于事情)示例:

  孙犁先生老了很多

  孙犁先生每次都会戴着袖套工作

  孙犁先生虽老但不服老的情绪,和他的衣着

  第三次:满分2分

  写作和与众人聊天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

  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

  写作和与众人聊天。

  孙犁坐在桌台前写作,见到我们后立刻热情招呼客人。

  1分答案(只答对一个采分点)示例:

  我注意到他大约在写作,他戴着一副袖套。

  在摊着纸和笔,可能在写作。

  写作时仍戴着袖套。

  认真工作。

  写了孙犁在写作时看到我们的反应。

  与我们交谈。

  招呼客人。

  0分答案(没答到任何一个采分点,或所答内容不属于事情)示例:

  孙犁的那副套袖到哪里都不会脱下,有深刻的含意

  孙犁先生珍重劳动的尊严和德行

  18题评分细则

  评分总则:本题满分4分。评分要点:考生的答案须紧扣为什么要寄和 为何寄给孙犁两点回答。得分点如下 :

  不认同省内长者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相信孙犁能给出公正的评价(4分。答对一点得2分)

  或者 :省内的长者不认可《灶火的故事》;(1分)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1分)第一次见面孙犁给了我亲近感;(1分)我对孙犁的信任(1分),我希望得到孙犁的肯定(支持、帮助、指导、赞赏)。(1分)答中其中四点即满分。

  4分(满分)答案示例:

  例一:①我 知道孙犁先生是当时中国作家的代表之一,我信任他(1分);②孙犁先生亲切、友好(1分);③我不服省内几位老师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

  例二:因为看过的长者都劝我不要这样写,我心里不服(2分),孙犁先生是富有文学天赋的人,我认为他会给我正确的指示,赞同我的写法,才斗胆寄给他(2分)。

  例三: ①省里老师不让发(1分);②自己很看重(1分),想找孙犁老师,认为他值得信任 (1分);③想得到孙犁老师的认可(1分)。

  3分答案示例:

  例一: 我挺看重自己的这篇文章(1分);孙犁先生在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分),我想让他评价一下自己的文章(1分)。

  例二 : ①我想看看孙犁先生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靠信任点)(1分);②我想证明给省内几位老师看《灶火的故事》是一本很好的小说。(2分,这里隐含两个得分点)

  例三: ①自己很看重这篇小说;②有看过的长者对文章持否定意见,我不服(2分);③希望参考孙犁先生的意见,并能得到他的认可(1分)。

  例四:《灶火的故事》我自己挺看重的,而当时连续几次被批说写作路子有问题,心中又偷偷不服(2分),所以将它寄给孙犁。我想得到孙犁先生的赞赏(2分) 。

  例五:因为有好几位看过先生在自己辛勤努力下写出的竟会被批评,我心中不服(2分)。我想得到孙犁先生的支持(2分)。

  例六:①因为我要把我的故事给孙犁先生品味,并希望得到孙犁先生的赞同(1分);②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故事路子不对,并且希望得到孙犁先生的赏识(2分)。

  2分答案示例:

  例一:①见过孙犁这位先生之后,对孙犁有亲切感(1分);②孙犁先生在我心里地位很高(1分)。

  例二:因为①他拿给省内的老师看,劝他不要这样写,他不服气(2分);②他想给孙犁看了我写的有什么不好。(说明:人称表述不清。)

  例三:因为孙犁待人亲近,是戴着袖套的作家,使作者有另样的亲近感(1分),而且孙犁在作者的心目中犹为重要(1分),十六岁就能背诵他的作品。

  例四:孙犁先生是我敬重的一位作家(1分),是我的写作启蒙师,他与常人看待文章有所不同,有助于我修改(1分)。

  例五:我心里不服(1分);我想让他评价我的文章(1分) 。

  1分答案示例:

  例一:因为我想让孙犁先生评价我所写的文章(1分)。

  例二:因为我不服气所以想给孙犁先生看(1分)。

  例三:①因为我认为孙犁先生是一个不会不苟言笑的人;②我觉得孙犁先生待人亲和、很慈的人(1分),所以我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

  0分答案示例:

  例一:因为孙犁先生是爸爸喜欢的作家。

  19小题评分细则

  19.【词语鉴赏】(6分)评分标准 :

  (1)写出了我 期盼、兴奋、敬仰的心情。 [3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得分点:期盼(期待、如愿以偿等)

  兴奋(激动、愉快、高兴、快乐等)

  敬仰(崇敬、敬佩等)

  (2)表现出孙犁珍惜纸张、小心谨慎、害怕糟蹋纸张的心理。[3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得分点:珍惜纸张、小心谨慎(小心翼翼、慎重落笔)、害怕糟蹋纸张

  评分示例:第(1)小题:

  满分答案示例:

  例1 写出我激动、期待已久的心情。

  例2 写出我渴望见到孙犁先生的兴奋紧张的心情。

  例3 写出我急迫以及兴奋的心情。

  2分答案示例:

  例1:写出我对孙犁先生的敬仰之情。

  例2:写出我见到孙犁时兴奋、坚强、勤奋的心情。

  例3:写出我期待走进高墙大院和希望与孙犁见面的心情。

  0分答案示例:

  例1:写出我见到孙犁时感到紧张的心情。

  例2:写出我对孙犁先生的好奇的心情。

  例3:写出我对会见孙犁先生的舒坦的心情。

  第(2)小题:满分答案示例:

  例1:表现孙犁先生爱惜纸张、害怕造成浪费。

  例2:表现孙犁先生珍惜纸张、担心糟蹋了纸张。

  2分答案示例:

  例1 表现孙犁先生爱惜纸张。

  例2 表现孙犁先生担心浪费纸张。

  例3 表现了对纸的珍惜,但更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和德行。

  0分答案示例:

  例1:写出孙犁爱好纸张,对好纸的尊敬。

  例2:写出对写作的爱好。

  例3:深恐表现了他对《天津日报》的纸的憎恨、愤怒之情。

  例4:表现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压迫,孙犁先生的谦逊以及对社会的无奈。

  20小题评分细则

  20.【写作手法、形象分析】(6分)

  评分标准 :

  好处:①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大师品质的高尚。(2分)

  ②这里反复强调,突出地表现了孙犁始终如一的质朴形象。(2分)

  ③多次点题,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孙犁的高尚品质。(2分)

  [2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④起到线索作用,它将作者与孙犁先生的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层次鲜明,内容逐步深入。

  [ 0分。因为线索是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这里没有,所以不能作为线索;对好处的解释空洞,所以0分。]

  品质:表现了孙犁先生平易近人,勤劳,珍重劳动,以及质朴美丽的人格品质。

  [4分。其中平易近人1分,勤劳1分,珍重劳动1分,质朴美丽的人格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平易近人(有亲切感等)

  勤劳(热爱工作等)

  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等)

  质朴美丽(淳朴等)

  评分示例:

  满分6分答案示例:

  例1: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反复强调,突出地表现了孙犁始终如一的质朴形象,突出孙犁先生的性格特点,(2分)写孙犁先生这样的品质:亲切和蔼、活力十足、不停工作、朴素、自谦、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4分)

  例2:它的好处:以戴着套袖贯穿了全文,点明了主题,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孙犁的高尚品质。(2分)它表现了孙犁先生的质朴、勤劳、珍惜东西,易于人和谐相处,且珍重劳动尊严与德行的品质。(4分)

  5分答案示例:

  例1:多次点题,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2分)表现了他对棉布的珍惜之情和热爱劳动,和他珍惜纸张相呼应。同时也写出他的质朴和不拘小节。(3分)

  例2:与题目相照应,深化主题,表现孙犁品质的高尚,(2分)表现了孙犁在作者眼中的亲切,更表现了孙犁热爱劳动,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品质,更表现了他质朴的生活态度。(3分)

  例3:这样写能紧紧与题目相结合,不走题,其点明中心扣紧题意的作用。(1分)表现出孙犁先生平时质朴、节约、友好待人 、勤劳、珍重劳动的优秀品质。(4分)

  4分答案示例:

  例1:这样写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渲染出孙犁先生的美好品质,使文章更严谨,(2分)表现了孙犁先生的热爱劳动、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的品质。(2分)

  例2:从细节来反映孙犁先生对物品的珍惜之情,以小见大。(2分)它表现了孙犁先生质朴和尊重劳动的品质。(2分)

  例3:这样写就可以把主题渗透到文章中,并且能起到强调的作用。(1分)表现了孙犁先生待人和蔼、质朴的品质,表现了孙犁先生珍重劳动的尊严的品质。(3分)

  3分答案示例:

  例1:这样写的好处是让读者们能感受到孙犁先生亲近感,还有对棉布、对衣服的珍惜之情。表现了孙犁先生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的质朴和美丽的品质。(3分)

  (把好处和品质两个问题混淆一起回答,实际只回答了后一问,品质的得分点缺勤劳)

  例2: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孙犁先生的形象一下子跃于纸上,使人物更真实,回应题目,点题。(1分)表现了孙犁先生尊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的高尚品质,和他人生质朴和美丽。(2分)

  例3:仔细描述孙犁先生的套袖,能从孙犁先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孙犁先生的品质,(0分)反衬出孙犁先生多年如一戴着套袖的质朴,勤俭等品质,表现他质朴、尊重劳动与德行,节约的品质。(3分)

  2分答案示例:

  例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并表现了孙犁先生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使人生的质朴和美丽。(前问0分,后问2分)

  例2:好处是突出了作者对孙犁先生细心观察及孙犁先生对物品珍惜之情;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于德行,使人生的质朴和美丽的品质。(前问0分,后问2分)

  例3:细致描写孙犁先生朴素的衣着,表现了孙犁先生质朴,珍重劳动

  的品质。(前问0分,后问2分)

  1分答案示例:

  例1:这样写可以体现孙犁先生的套袖并不是临时武装,对外表的重视,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做到,让别人对他有一种亲近感,表现了孙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重视仪表。

  (前问0分,后问1分)

  例2:告诉读者孙犁先生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表现了孙犁先生崇高,不放弃的品质,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很质朴的人。(前问0分,后问1分)

【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和答案】相关文章:

1.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广州中考作文真题:广州风格

3.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4.广州英语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

5.2014年广州中考作文真题剖析

6.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历年真题及答案

7.中考模拟真题试卷及答案

8.等待那只手阅读答案中考真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32329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