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7《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题目(3)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6分)

  15.材料一:一天早晨,中学生小王骑车上学,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因担心上学迟到,在确认马路上无过往车辆后,他就迅速闯了过去。

  材料二:来自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数据表明,目前车祸已成为造成我国5岁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9万多人,其中未成年人占10%以上,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学生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⑴小王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为什么?

  ⑵小王的行为应该受到何种处罚?

  ⑶面对材料二中提供的触目惊心的数据,你有哪些想法?

  16.某电视台就15岁的吴某暴力抢劫一案做了专访,下面是部分个人或部门的谈话片断。

  吴某的父亲:我与他妈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管教他。每月省吃俭用寄给他500元钱,也算尽力了。

  吴某的老师:初二时发现他看黄色书刊、“泡网吧”,除耐心批评教育外,还为他保密,可他屡教不改,只好劝他退学。

  文化部门干部:最近我们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非法出版物、“黑网吧”进行了集中整治。

  主审法官:对个别记者提出的对此案公开审理、拍照登报等要求,我们一概拒绝。

  上述个人或部门的行为是否尽到了保护未成人的责任?请简要评析。

  ⑵通过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青少年在增强自我保护方面应该怎么做?

答案

  1.B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没有用来调节社会各方面秩序的共同准则,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所以①是错误的,用排除法可以看出选项B是正确的。

  2.D点拨: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增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材料的关键词,一,没收财产,体现了法律的特征同时制裁违法犯罪,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3.B点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因此,①③的表述是错误的,应排除;②、④符合题意和知识点要求,故选B项。

  4.D

  5.C

  6.A点拨:要想正确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刑罚的类别,特别是要准确的掌握主刑的内容。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结合案例中法院对范泽忠的判决结果,就能较为清楚的从四个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7.C点拨:解答本题需读懂诗句的含义。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B项表述错误,不选。只有C项正确反映了题干的要求,入选。

  8.B点拨: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是由学校来具体执行的,因此是学校保护,选B项。

  9.C点拨: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因此,选C项。

  10.A点拨:持刀抢劫是违法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11.B

  12.A

  13.(l)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启示: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犯罪与违法概念的认识及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情况。

  14.(1)小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因为:父母没有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网吧、舞厅的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小强自己经受不住不良诱惑,沾染了不良习气;不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2)我们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一;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家庭、社会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职责。

  点拨:本题以书信的形式创设情景,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是分析原因,可从家庭、社会、自身等角度阐述;第(2)问具有开放性,可从道德、法律等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5.(1)小王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如回答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亦可)因为小王的行为违犯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情节轻微。(或回答小王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节轻微。)(2)小王的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3)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增强法制观念;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点拨:本题设置情景,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阅读材料,分析材料透漏的有用信息,结合教材知识逐层进行回答。

  16.(1)吴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虽然尽了一定的抚养义务,但未按照家庭保护的规定尽到监护、教育的义务及职责。(2)老师对吴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保护了他的人格尊严,这是尽了学校保护的责任,但是随意劝退学生却不符合学校保护的规定。(3)文化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创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履行了社会保护的职责。(4)法院的做法尊重了吴某的人格尊严,保护了其合法权益,符合司法保护的规定。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材料和教材观点的有机结合,家长与老师的做法既有正确部分,也有错误部分,要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3755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