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政治做自立自强的人试题及答案(2)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答案:

  1.C点拨: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立能力的理解。要解答好此题,就要明确三点:自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但不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因此,选项②是错误的;要自立就要有摆脱依赖的思想,只有从小开始学会培养自立的精神,掌握自立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因此,选项①是错误的;选项③④是符合自立要求的,是正确的。

  2.A

  3.A点拨:教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由此可见,在当前,青少年应该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备选项①②③与之相符合,应给予选择;备选项④的观点是错误的。可见此题应选A项。

  4.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掌握程度。通过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各方面的对比说明干家务对人日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而干家务是自立的表现之一,所以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

  5.B点拨:本题考查自立知识点,针对部分学生只顾读书,而不注重培养自立能力设计的。刚入学的大学生出于长期只顾学习,个人事情的料理大多被父母包办,自立能力差,所以有那样的感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团结、合作内容,故不选。答案为B项。

  6.B点拨:自立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A、C、D三项体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即自立,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

  7.A点拨: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正是由于居里夫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8.B点拨: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只要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项。

  9.A点拨:本题引用生活中最新的实例,告诉我们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道理。B、C两项说法偏激,错误;自强与自弃是对立的,D项说法错误;故选A项。

  10.C点拨:本题以古语为题干,警示我们要自强不息。③说法错误,其他都正确说明了理想是自强的航标,符合教材知识点。

  11.C点拨:本题以历史人物为背景材料,考查我们对战胜自我的认识。④是优点,不是弱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其他都是人的弱点,应选。

  12.C点拨:解答本题需认真阅读背景材料,抓住“斯培克几经努力,最终找到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获得成功”这一内涵,说明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没有联系,不选。D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13.(1)反映了部分小学生自立能力差,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思想,部分家长也过分溺爱孩子。(2)一方面,这部分小学生的自我要求不严,自立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这部分小学生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包办一切,忽视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3)小学生应该注意培养自立的能力,不要有依赖思想;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要包办一切。

  14.成洁同学“我不能落后”的想法是自强精神的体现。成洁遭遇不幸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从痛苦中振作起。她抱着“我不能落后”的想法,克服了很多我们难以想像的困难,积极进取,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15.(1)上述各个国家的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2)略。请列出现实问题,越具体越好。(3)略。可以从走向自立的角度思考,如遇事有主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

  点拨:本题结合三个国家父母重视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事例,考查我们对自立的理解和认识。本题回答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阅卷时可采意给分,不求完全一致。

  16.(1)自立和自强不息精神。(2)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自强是我们进取的动力和成功的阶梯。(3)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第一问。①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且为实现人生的这一理想而执著追求。②学会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敢于战胜自身弱点的人,才会成为自强的人。③善于扬长避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④积极参加社会事务,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点拨:这道材料分析题考查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我们对自立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材料中刘霆的做法,正是自立自强精神的体现,读懂了材料,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7526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