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信用评级的思考监管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美国信用评级日常监管松懈,忽视三大问题的改变。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监管部门的失误是原因之一。同样,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单位的监管也存在着很大的疏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问题:

  1、声誉机制的失控,信用评级机构不能依靠声誉自律

  Steven.L.Schwarcz在《PrivateorderingofPublicMarket:theRatingAgencyParadox》提到:“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市场的竞争性。在信息“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来决定由谁来提供信息评级产品的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才会有积极性提升相关信用评级的质量,以维护自己的声誉。”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产生伊始,评级机构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所以声誉是非常重要的,声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时声誉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来说是核心资产。但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表现让我们感觉他们并不是那么注重其声誉,启示早在2002年的安然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见评级机构的身影,他们总是在市场上推波助澜,但是事后总可以全身而退。如果说在评级机构建立的初期,他们还注重他们的核心资产-声誉,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所倚重的还是声誉,只不过这个声誉是过去的,或者是分散的。信用评级机构依靠其过去的声誉,可以很快在市场上建立威信,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也许在这次金融危机末尾的时候,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在报纸上道谦,他们又可以继续为市场评级。而且他们的实力也使他们不用担心会有别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市场上的投资者认为连三大评级公司都失误了,那么其他的评级公司出的评级报告可信吗?这里声誉誉导致了权威,导致强大。垄断使声誉机制完全失效。

  2、付费问题依然存在,监管不能松懈

  信用评级机构从其产生伊始就存在着一个尴尬的问题:信用评级结果由谁付费。有三种情况,投资者、政府和被评级单位。如果是投资者付费,有两个问题存在:(1)、单个投资者很难承担如此高的投资成本,因为信用评级机构制作的评级报告是消耗巨额的成本,单个投资者投资证券的额度不会很大,也没有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识别成本中;(2)、即便单个投资者购买了信用评级产品,但存在搭便车问题,单个投资者依据报告进行投资,其他投资者有可能通过观察其投资策略,来发现市场证券的评级,进而来进行投资;如果是政府付费,那么就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评级机构因为定期收取政府的资金,没有其他的收入,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动机将信用评级结果做好做精。长期会导致信用评级行业的萎靡;如果是被评级企业付费,就存在着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对被评级单位进行评级,这个评级结果影响被评级企业的业务发展,如果评级较低,被评级企业以后就不会到该评级机构评级,评级机构就会损失业务。所以评级机构为了业务发展,必须提高被评级单位的评级,这样导致评级结果的失真。目前采取的就是这种付费方式。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这种付费方式更显出自己的弊端:因为随着金融深化的趋势,信用评级越来越多的参与金融工具的设计,信用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或者证券的联系也越来越紧。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就更不能公正的进行信用评级。当今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信用评级。投资者进行投资,首先会查询一下所投资证券的信用评级,监管者会根据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机构投资者会根据评级报告来修订自己的评级结果,据此选择交易对手。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决定投资者的投资对象、投资时机和投资机会,同样也会决定政府的政策方向、调控对象和手段方式,这里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权力的扩大。同时,信用评级机构权力的深度也在加深。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继续,金融市场产品日新月异,数学、工程学、计算机的应用使金融工具越来月复杂,资产证券化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代表,资产被重新组合,打包,再组合,再打包,如此循环下去,成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工具的风险已经不能被简单的识别出来。而信用评级机构具备专业的人力和物力,有能力做出专业的分析,能够准确的识别风险。此外信用评级机构也在参与衍生工具的设计,所以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加深。此次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力完全的释放。在泡沫的形成方面,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以其专业优势对次级债券给予投资级别,使投资者大量投资次级债券,监管者也因为信用评级机构的“安全”级别而放宽了对刺激债券的监管。在泡沫破灭之后,信用评级机构立刻改变评级,使投资者抛售刺激债券,监管者限制资金的流动,最终使整个金融市场损失惨重。

  三、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启示

  鉴于上面对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提出一下建议:

  (一)、评级行业认可机制和淘汰机制透明化

  White(2002)对全球25个国家或地区的考察发现,只有日本、印度和韩国拥有3家信用评级机构,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仅有一家信用评级机构。而我国专业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约有78家,评级机构较小,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会导致企业为了利润而降低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建立透明的认可机制,在资本金、从业人员、设备等方面硬性要求评级机构符合标准,建立几家有实力的评级机构。同时在评级行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淘汰机制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要求评级机构的发展。通过违约率等监管指标对通过认证的机构进行事中监管,当不符合时予以推出淘汰,这对于形成有实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信用评级机构应该成分多元化

  当信用评级机构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其评级结果会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也有可能会依靠这些数据制定政策,但鉴于评级机构的付费问题,这个评级结果有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准确性。所以政府需要从一开始建立一家政府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整个经济和金融工具进行评级,使政府在大方向上可以保持准确。这个政府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于维持竞争也有一定的帮助,当整个市场因为竞争最后只剩几家大型的信用评级机构时,依然会存在竞争,使信用评级行业不会因为垄断而存在败德行为的产生,对于其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三)、信用评级机构应该加强信息披露,督促其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制度

  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为了防止评级业务出现不公正的情况,信用评级机构必须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信用评级的收费标准,评级人员的薪酬奖励机制,这些因素与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正确性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国际先进评级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参照,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评级企业管理制度;业务隔离制度,在业务评级和咨询等业务之间建立隔离制度,防止出现利益冲突。

  (四)、建立信用评级保障基金

  鉴于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最终整个经济生活都将受其影响,所以信用评级机构有必要为其所拥有的权力支付一定的保证金。但是私人信用评级企业在发展之初有可能没有额外的资金交付,这里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当达到认可制度之后,必须缴纳。国家在保障基金建立之初应该投入大部分的资金,政府有必要建立一个保障基金,为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所导致的损失承担责任。

  结束语:

  金融危机之后,信用评级机构成为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当今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信用评级机构,所以,信用评级机构还需要继续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需要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使我国企业在未来可以让本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政府作为监管机构,监管的理念必须先于行业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吸取国外监管的经验与教训,使我国的行业监管更加的健全,更好的服务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寇勇.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 [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30-35

  2 邹建平.信用评级学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20-24

  3 张强,张宝.次贷危机视角下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重新思考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22-27

  4 石友蓉,赵威.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问题研究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8):613-616

  5 马雪蓉.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思考 [J] .经济师,2008,(12):50-51

  6 王彦鹏.管控的失语与权力的高歌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助推次贷危机根源论 [J] .金融法苑,2009,(78):43-58

  7 肖瑞婷.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J] .西部金融,2008,(2):45-46

  8 黄上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 [J] .财经分析,2008,(2):27-30

  9 柳永明.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争论与启示 [J] .上海金融,2007,(12):57-61

  10 陈三毛.美国信用评级业及其未来的监管政策调整 [J] .当代财经,2009,(3):62-66

【对信用评级的思考监管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市场准入监管论文

2.论文监管分局工作详情

3.电子商务的监管论文

4.理性思考教育科技论文

5.对三则案例的思考论文

6.论题报告前的思考论文

7.论文:关于网络的思考

8.学风建设的思考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077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