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康德伦理思想的起点及其现代意义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正是因为实践理性的存在,正是因为自由所具有的自律性,人类才能尊重道德规律,道德法则才能存在,而道德法则的存在又成为了我们认识自由的条件。这样,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法则才能够以普遍的绝对命令形式颁布人应该遵守的实践法则。普遍性是道德法则的根本特征。因为绝对命令的普遍性,人人都应该遵守,因而它又具有必然性。这就要求始终将人当作目的而决不能当作手段。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康德的道德哲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人类建立了一个道德的理想王国,而是将传统的道德哲学奠定在自由和理性这一崭新的基础之上,以重建人类的道德王国。

  二

  现代西方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承和发展。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派系都渊源于近代西方哲学。英国的经验主义直接影响了科学主义思潮的产生。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则直接转化成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近代西方唯理论与经验论是在反封建反神学旗帜中的近代哲学内部的两个派别。唯理论强调要以理性来批判上帝的权威和宗教的虚妄,倡导一切要在理性的法庭上予以审判,只有确切无疑、清楚明白的才是真理,反之便是谬误;经验论则高举“经验”大旗,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只有符合经验,为观察与实验所能证实的才是真理,否则即是谬误。唯理论与经验论在反封建神学的战斗中共同起到了积极的历史进步作用。但它们之间的分歧或者说各自的极端性、片面性也是明显的。

  论争在康德哲学中得到了调和。康德通过提出和论证“先人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问题阐述了科学知识因是先人的,具有必然性与普遍性,足综合的所以又具有知识的增长性。康德在知识论上的所谓“哥白尼式革命”就是认为知识足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先人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和知性范畴(普遍性、必然性、因果性等)对经验杂多质料加工整理的结果。可以说,唯理主义(演绎主义)与经验主义(归纳主义)在康德知识论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不过,这种调和带有明显的机械拼合性质。

  康德只讲“自由”、“主体”、“善良意志”的概念,而这种离开人的根本的“社会”本性,离开.r任何感性限制的、只影响经验世界却不受其影响的自由、主体何以存在?这种抛开了它所寻求的客体且先于它所寻求的客体的主体,其存在又如何可以确认?抛开经验世界,于是康德对其先验主体概念进行论证。首先,康德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了超验自我的存在。作为经验自我的主体,我身居超感性的世界,独立于自然规律,因而,我能够自律。其次,在实践上,一个经验的存在,是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因为意志在经验世界的实践中随时町能受制于欲望。在这里,人的意志不能成为第一原因,是不自由的,人的行为是他律的,但当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是自由的时候,我们就使我们自己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并认识到意志的自律。康德先假定自由,然后以归谬法证实了他的超验“主体”的存在。就这样,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去寻找道德的基础,康德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最后只能求助于彼岸世界,从而也终结了其探索之路。

  与其所批判的以感性经验论为基础的目的论伦理学把道德奠定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不同,康德在实践人学之前,通过对实践理性、善良意志等的普遍性的信仰而将道德的基础从上帝那里转移到人身上,这是人的道德观念的又一次解放,他的道德哲学也因此与他那众口传诵的道德名言一起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但是,道德基础的观念本身并没有改变,作为道德基础的主体仍然是抽象的、被认为具有共同本质的人。康德的道德哲学在l9世纪早期以前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就已经走完了它的全部历程,其唯心主义实质遭到了马克思的深刻揭露。因为抛开经验世界,在纯粹的理性思辨中去寻找道德的根据,康德必然使他的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成为实际生活中难以把握的东西。康德自己也说,他提出的道德规律和道德原则在经验世界中是不可证的,只有在理智世界或意会世界才能把握到它。

  尽管如此,经验主义在康德哲学中毕竟还是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康德对经验主义哲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黑格尔那里,则通过方法论角度,为感性与理性、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作了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论证。可以说近代经验论哲学正是通过康德对现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理论影响和推动作用。康德知识论中肯定经验是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的考察,把知识局限于经验现象范围之内,否定物自体世界的可知性、科学性等思想都对现代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总体精神和理论思路产生了多重作用。康德将本体学说推之于知识界之外,通过道德意识根据建立理性主义的超验本体学说,又对近代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转化成现代的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从另一角度上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

  那么,康德在统一事实与价值的过程之中贡献了什么?从后面的新康德主义者的道路来看,是造就了哲学是一种价值论,这种价值论包括以道德学为核心的目的论体系,新康德主义身处于一个哲学已经被经验科学瓜分殆尽的时代。

  自然与自由是康德给人类理性所设定的两大目标,人既要给自然立法,也要给实践行为立法。前者表现为自然法则,后者表现为道德法则。康德在不同体系中对它们作了表述,又在最终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对它们作了统一。康德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三种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对象真、善、美的探析,在人类哲学宝库中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第一批判是为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确立哲学基础,它所回答的是“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第二批判是对超验本体领域的考察,对人的“道德行为如何可能”的问题作出回答;第三批判则力图沟通前两个批判,即将科学知识论与道德本体论统一起来,它回答的是“审美趣味和自然合目的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康德以三大批判集中系统地对关联人的三个问题作了阐述——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在晚年康德又从人类学上添加了一个总问题:人是什么?以人类理性的这四个问题,构成的康德哲学体系是系统严密的,也是思辨和实践的,它是对整个西方哲学主题发展的归纳综合。  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道德也是人的生存方式的一部分,诚然,道德的主题是人们应该怎样行为,因此,道德源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又高于生活,但一切“应该”的东西都只有从“是”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才能变成现实,正如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之后,才可能利用这些关系或规律来改变我们的自然环境一样;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及生存状态时,才能去建立适合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生活。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的特点又取决于人的现实活动,人作为一种关系(核心是利益关系)的存在,从而作为一种道德的存在,以及人性的特点及其发展水平都深深植根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对人的存在及存在形态的关系的道德性的真实理解,在于回到生活实践本身,回到历史本身。人首先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作为生命的存在,生命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道德性是人存在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道德问题。历史地看,正是在生命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类社会产生了原初的人伦。而生命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伦理问题又是借助家庭关系中的伦理关系(作广义理解)来实现的,这样就从本体论的层面将道德性限定在存在关系中的人的道德性之中了。

  因此,对于道德原则和道德生活,我们不能象康德那样在纯粹理性或意会世界中去寻找,而应当立足于现实的经验世界、现实的人的需要及其社会关系的特点。我们更应意识到康德伦理思想在现代不仅没有死去,反而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因为康德伦理思想注意到了人生、人的理性的双层追求,并给以了高度的重视,力图将它们统一于整个先验哲学之中。这就是研究康德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意义之所在。

【康德伦理思想的起点及其现代意义论文】相关文章:

1.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2.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意义的启示论文

3.浅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4.浅谈康德道德神学的证明及其意义论文

5.伦理学的使命与意义论文

6.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论文

7.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重要意义的论文

8.女性伦理学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340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