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探究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怎么衡量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可分为包括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和不含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含职业技能的指标内容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方面为主体内容,王浩的“基于情境式集成实训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就是以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级指标,结合具体专业遴选、设立15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杜新安主张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测评内容可由日常行为、课堂表现和实践训练三个维度构成,但这三个维度仍可分解为上面内容的四个方面,只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不含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内容则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为主体内容,适当增加其他内容。崔奎勇提出的“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评价体系”中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只有普适性素养指标内容而没有职业技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表现为多样性、针对性。杜新安认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李小娟在论述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时,强调了“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反馈性和导向性等内容”。在各研究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要点评价和计分标准”栏中,十分注重将项目考核结果用文字进行评价和用数据进行评分,即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此外,评价构建还要具有学段性,庄军和李毅认为“由于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侧重点不同,不同学期学生基本素养教育评价要点也需要有所差别,要体现评价内容和过程的学段性”。

四、怎么突破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的展望

  (一)学生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方向

  从现有文献来看,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大,其中最大分歧是职业素养是否包括职业技能。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去理解职业素养的概念,杂乱界定的背后呈现出清晰的思路。职业素养的静态理解一般强调特定的职业岗位须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为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是题中之义。职业素养的动态理解一般强调培养学生适用于任何职业岗位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品格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通用性能力。动态理解重点强调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所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而不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岗位。从动态的视角去诠释,其实质是力图将职业素养发展成为独立于职业技能之外的概念,即不包括职业技能。而且独立的概念有利于深化职业素养的内涵建设,有利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培养途径和载体。因此,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方向仍将围绕独立的内涵和外延来开展。

  (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发展

  系统化是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和载体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者们各自从不同的主体、学科领域及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去系统地探索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从学科领域方面,研究者主要从专业课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公共课领域等方面去探析。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融合发展是高职教育的聚焦点。首先,以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专业课程。通过教学课程考试改革,将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融合发展,势必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课程,公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应该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而单独在公共选修课体系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职业素养培养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公共课的融合仍是职业素养研究的主要方向。再次,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实践平台,但培养内容的层次、侧重点和聚焦点方面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职业素养的学期分段培养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明显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的第二课堂如何实现规范、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三)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努力方向

  现阶段的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有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和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在系统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导向作用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并且相关实践经验的研究文献也十分匮乏。基于此,职业素养培养评价可从三个方向努力:其一是职业素养培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问题,即顶层设计,不单是职业素养培养自身的顶层设计问题,而是一个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与规划。解决了此问题就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的生存依据问题。其二是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处理好职业素养的范畴问题。范畴问题事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素及其权重,事关培养途径和参与评价主体。其三是职业素养技能化趋向的问题,即使用通用性技能代替职业素养,用各种证书来衡量学生职业素养的趋向。总之,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在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了参考路径和经验借鉴,同时职业素养培养的发展也将检验着现有成果的成熟度。当然,一些现有的关键性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要去面对、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J].职业与教育,1996(1).

  [2]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3]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4]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5]蒋菁.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6]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7]马庆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7(3).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论文

2.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意义论文

4.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5.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6.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3篇

7.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8.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5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