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由广东就业市场论高职教育与就业对策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企业用人标准与学生教育方式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阐述自己的用人观点时称:我们用人一是看品德,二是看是否踏实,三是看是否能吃苦耐劳,四才是看其专业能力。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说:大专生与中专生相比,我们更喜欢用中专生,因为许多大专生高不成、低不就,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能力与愿望不相称,而中专生却能明确自己是做什么事的;男生与女生相比,我们更喜欢用女生,原因是男生不易管理,不稳定。因此,由企业用人标准可知,搞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 许多事实表明,决定学生能否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不是他的学习成绩,关键是看他的品质和作风。因而,我们必须从新生入学起就要抓好学生素质的养成,抓好品德教育,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养成踏实、朴素、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学生就业前要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作目的等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的道理,要让学生懂得必须从简单工作做起、必须从基层做起的意义,要切实消除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让学生调整好心态进入工作岗位。这种教育工作必须经常地、长期地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在第四个学期前完成。在教学计划当中还应多设置一些比如参观实习、生产实习、企业劳动锻炼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工作艰辛、企业的运行机制、与人和谐相处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真切切地受到教育。学校在注重课程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育、毅力与挫折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等情商教育。同时,学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创新与踏实也并不矛盾,踏实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创新是一种追求的精神境界,创新并不是朝三暮四,创新的目标需要踏实的态度来实现。企业需要踏实的工作态度,企业更需要创新的工作精神。

  3、学生推荐就业渠道与就业对策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推荐就业渠道无外乎有三种:直接到企业寻求就业岗位或参加人才招聘会就业,通过中介机构就业,进入人力资源代理机构就业。这三种渠道都可以采用,并且可以同步进行。在就业的起步阶段,应主要依靠中介机构。因为中介机构对当地的企业用人情况很清楚,他们对用人信息都能了如指掌并且能够做到跟踪服务。这是其它几种方式无法比拟的。当就业工作有了经验,建立了一定的企业网络后,就应该直接与企业接触,进入更直接的合作,并逐步向“订单式”教育和产、教、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方向发展。待条件成熟,学校就应该在当地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代替当地中介机构。为了扩大与企业的接触面,找到更多的工作岗位,在就业的起步阶段和成熟阶段都可以参加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代理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员工由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管理,派入企业工作。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薪资报酬全部由人力资源代理机构洽谈、代办,员工工资报酬、食宿由人力资源代理机构发放与安排。这种方式解决了企业用人不均衡及季节性用工等矛盾。但这种方式适用于操作型人员的就业,不太适合技术与管理人才就业。因为技术与管理人才工作要出成效,必须要熟悉企业的文化,并要积累一定的经验。

  4.高职教育困境与学生就业战略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许多中等职业教育纷纷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且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每年大量高职毕业生涌向社会。但各个企业对高职(大专)毕业生的需求却是有限的,按人才层次使用,一个企业真正用上二十个高职(大专)毕业生就算了不起了。在目前高职(大专)层次岗位供远低于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就业战略:一是广联单位、细化就业单位量的战略,即学校应广泛与用人单位联络。“珠三角”、“长三角,、阂东南都派人去联系,每个单位都推荐几个学生去就业,但每个单位每年推荐的人数不能太多,以五六个为宜。因为高职(大专)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都应转到基层管理岗位或基层技术岗位,但每个单位基层技术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量是有限的,推荐的人太多就有较多的人将会长期停留在生产操作线上,没有发展空间,并会造成本校毕业生同时竞争一些岗位的现象,有碍学校的就业工作。就业工作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空间。二是倾斜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战略。近五六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也大量涌入社会,抢占许多本属高职(大专)生的岗位,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的这些岗位,致使这些大中型企业中的高职(大专)生几乎没有发展空间,长期停留在生产操作岗位上。因而高职(大专)生应避免这种无谓的'竞争,转头主动切入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就业,因为高职(大专)生在这些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属佼佼者,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学生在这样的单位中大有作为。三是播下“火种”战略。学校应认真分析毕业生的个性、特长和素质状况,有目的地挑选一些毕业生,采取一切措施进入一些企业的关键性岗位,比如人力资源部、生产总监和技术总监手下文员岗、技术部、品质管理部、产品维修部等岗位,播下就业的“火种”。这些“火种”将会从中发挥作用,企业需要人时必定不会忘记母校,这样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营造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四是人才分层推荐战略。学校应认真做好毕业生情况的统计工作,将毕业生按照其素质、成绩、能力、特长进行分类、推荐,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自找到其适合的岗位。五是“订单式”教育与产、教、研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战略。“订单式”教育与产、教、研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些每年都需要较大量的高职(大专)生的企业可以采用“订单式”教育方式组成专门的教学班,按照该企业用人的知识、能力要求与用人标准进行专门化的教学,毕业时合格的毕业生全部去该单位就业。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将“订单式”教育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进入企业在实践当中进行相应的教学,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与管理,在学生的就业单位建立产、教、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老师在企业根据生产工艺、生产产品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获取生产与管理经验,提高职业意识和与各级员工交往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上岗之间的“零距离”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壮大完全符合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坚定这个信念,但又不能盲目发展。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注重用人单位需要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切实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思想,加强就业的对策研究,实现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间的“零距离”对接,那么高职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由广东就业市场论高职教育与就业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论文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

3.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对策分析论文

4.高校教育如何面对艰难就业市场的论文

5.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论文

6.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的研究论文

7.对高职学生择业观与就业市场拓展的分析论文

8.试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11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