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试论普世价值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作为主客体之间客观价值关系的普世价值是的确存在的

  究竟存在不存在普世价值?客观形态的普世价值,即体现主客体之间普世性价值关系的普世价值,是的确存在的。

  众所周知,人类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既包括具有极大普遍性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也包括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对于人类这个价值主体来说,其跟客观世界的普遍价值关系,由此而言的普世价值,毫无疑问是确实客观存在的。人类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就依赖于跟客观世界之间有着这种具有极大普遍性的价值关系。这是因为,人是“类存在物”,又是作为“类”主体而与外部客观世界发生各种联系和关系的。其一,人们是通过相互聚集、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而成为“类”群体,并在“类”生活中使每个个体产生形成彼此共同的基本属性和基本需要的。任何个体脱离了这个“类”群体都不可能作为人而存在。任何个人的基本需要都跟他人有着类同性。其二,人们又是由于能够进行自觉能动活动而成为区别于别的生物种类的一种独特的生物种类,以及物质世界中一种新的物质形态的,所以人类在生物界才独为一类,由人类结成的群体才区别于自然界而成为人类社会。其三,人们还是通过结成“类”而发挥整体的力量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且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依赖于物质世界的。所以,包括所有人的人类就可以成为一个庞大的人群集合体和统一的价值主体,而与外部世界发生价值关系。若问:人们为什么能够作为“类存在物”而在物质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回答就只能是因为外部世界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亦即对人类有着普世价值。稍微具体点来说,所有的人包括将来的人,既然都是人,就必会有着某些相同的使其能够成为人的基本属性和基本需要;而外部客观世界作为所有人所依赖的对象,也能够满足所有人的这些基本需要,对于所有人具有普遍的价值性。尽管每个人与每个外界客体的价值关系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关系,但是,正是在无数特殊的价值关系中,包含着并体现出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普遍的价值关系,体现了人类在客观上的共同利益,表明了这种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着普世价值。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因为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人就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有人都是通过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而得以生存的。所有人使用、消耗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于自然界。

  所有人生存、活动的物理空间都是自然界。所有人也都是属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生存必须依赖于其他的生物种类。所以,所有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有着自然性需要。“人的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为了维持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种类的繁衍,而在物质世界中所产生的饮食男女等日常生理需要。”虽然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的某些具体的自然性需要(比如饮食、穿着等方面的需要)在高低层次上互有区别,但是,在最基本的维持生存的需要上,在最根本的依赖于自然界的关系上,还是有着共同性的。于是,所有人就必然地与自然界结成价值关系,在客观上要求自然界能够满足自己的自然性需要。而良好的自然界状况(包括充足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确实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自然性需要,对于所有人具有普遍的价值性。这种价值对于所有人就成为一种首先的普世价值。

  其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也有着普世价值。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还依赖于社会,因为人直接的就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根本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即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属性也会在出生后的社会生活中被打上社会的烙印。“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人才成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一种新的“类存在物”。所有人的社会属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在出生后与其他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丰富的。由此可见,所有人作为人都离不开社会,都依赖于社会,都毫无例外地有着社会性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则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出自然性需要之上的、为人类所特有的需要,如社交需要、情感需要、认知需要、道德需要、审美需要,等等。”虽然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有着高低层次的区别和侧重方面的区别,但是,他们在一些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比如掌握语言、交往、认知等方面的需要)和最根本的对于社会的依赖关系上,还是有着共同性的,否则就不能成为人。于是,所有人就必然地与社会结成价值关系,在客观上要求社会能够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而社会确实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对于所有人具有普遍的价值性,让他们成为人。这种价值对于所有人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普世价值。

  再次,在人与外物的关系上,也有着普世价值。所有人都具有主体性,因为人是有需要(包括自我实现需要)、能思维、会劳动的智慧动物,可以区分自我与他物、他人,而自主、自控地处理与他物、他人的对象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他物、他人,以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并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客观环境、客观条件。而其他物、其他人也具有可改造性、可塑性,能够满足主体的这种需要。这样,人与外界事物也会结成具有极大普遍性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比如,人们不是被动地适应于自然界,而是自觉地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创造出人工产品,就是基于人特有的主体地位,出于人高于其他动物的高层次需要而发挥主体性的体现。而自然界也确实可以让人们发挥其潜能加以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人们也不是被动地适应于社会,而是能够自觉地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创造出人们所选择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环境。而社会也确实可以让人们发挥其潜能加以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生存需要、发展需要。虽然在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很长时期,人们追求充分发挥主体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都不可能充分实现,但是,人们都绝不会放弃这种追求,因为人的主体性及其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决定了人不可能不产生这样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客观世界满足所有人希望充分发挥主体性、实现自我潜能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这种价值对于所有人显然也是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属于普世价值。

  综上所述,我认为客观关系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的确存在的。当然,作为价值主体的`所有人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作为价值客体的客观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具体事物(包括跟价值主体相联系的其他具体个人),所以人类与客观世界结成的具有极大普遍性的价值关系只能是通过无数的具体价值关系而存在的,它们是普世价值的特殊存在形态。唯物辩证法表明,普遍寓于特殊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任何种类的事物概莫能外,客观关系意义上的普世价值也是如此。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79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