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体育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4)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四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比较的视角,先从横向对基础体育课模式、专项体育课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等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剖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优势;再从纵向对当前课内俱乐部模式、课外俱乐部模式、内外结合俱乐部模式等进行比较,以期推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成熟发展。

关键词:比较;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体育教学形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从比较的视角出发,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对当前高校常见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阐述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充分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高校体育常见教学模式比较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基础体育课模式、专项体育课模式和俱乐部教学模式。基础体育课模式是指对学生进行自然分班,根据课表实施体育教学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传统性,教学目标落实在体育技术与技能教学中,并通过体育教学达到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目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选择权,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专项体育课模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进行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学生选好学习项目后,按照选定的项目进行分班,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并制订学习课表。专项体育课模式下,会出现选项不均衡现象,容易导致学生体育素质片面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专长选择合适的俱乐部进行体育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教师,上课时间灵活。俱乐部教学模式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高,教学成本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明显增加。

二、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俱乐部教学模式受欢迎的程度较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优势:

  1.生本优势。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突出“以生为本”,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其自主选择体育学习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等。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课程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

  2.管理优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俱乐部的形式实施教学,在管理中采用俱乐部管理模式,因此,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将有助于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3.资源优势。高校体育俱乐部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资源优势,俱乐部将配备优质的教师,大大加强了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二是俱乐部往往采用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方式,引入社会办学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比较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也分为几种类型,下面从纵向比较分析俱乐部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

  1.课内俱乐部模式。课内俱乐部模式立足于课堂,对传统体育课堂进行改革与优化,以俱乐部的模式实施体育教学。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教学理念、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等。课内俱乐部模式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课堂更加开放,使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与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2.课外俱乐部模式。课外俱乐部模式目前主要作为体育课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体育教师为了拓展体育课堂,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而选择的。课外俱乐部模式主要按照体育学习项目运行,例如,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等,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习内容多元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迎合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课外俱乐部受到不少学生的欢迎。

  3.内外结合俱乐部模式。内外结合的俱乐部模式立足于大教育观,从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高度出发,不仅着力于课堂,也将教育的触角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与管理,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内外结合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不仅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也重点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代表性,受到大多数高校的欢迎。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成熟化发展进程,需要我们基于比较的视角,不断放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势,构建成熟的、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劲松.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1(30):89-90.

  [2]聂秀娟,项立敏.高校体育3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82-484.

  第五篇: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俱乐部教学改革是体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浙江科技学院篮球俱乐部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理论归纳法,分析了浙江科技学院篮球教学的现状,根据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积累,提出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制度、职责、组织机构、课程体系、“1+1”模式、积分指标五个方面构建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全国普通高校推行篮球俱乐部教学改革及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确立了新的目标,使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向着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自主化、个性化,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模式迈进[1]。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得以蓬勃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平台,有机地将课内教师指导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活动结合。由于各个高校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构建符合自己校情的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实践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探讨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各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科技学院篮球俱乐部。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阅了“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宁波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文章和专著,为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1.2.2实践法。构建“1+1”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即每周“课内”教师指导时间不少于1小时,“课外”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课内”以教师传授篮球的技术、技能、专项技战术、整体配合、专项理论为主,“课外”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即“三自主”为主,主要通过篮球俱乐部的助理教练以点名签到的形式对课外参加自主活动的学生进行管理,并组织举办篮球俱乐部的各种方式的比赛。

  1.2.3理论归纳法。通过对浙江科技学院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实践运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咨询、征求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归纳,了解到新型的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一种方向,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2浙江科技学院篮球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从目前查阅有关构建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以理论研究为侧重点的教学模式,从性质、宗旨、依据、意义、制度、体制、具体实施措施上来构建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第二种以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侧重点的教学模式,即从指导纲要、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场馆的利用、课程体系的组成等来论述构建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第三种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对每个俱乐部的总体要求和框架是:每个俱乐部每周主教练指导和开展教学活动时间不少于9小时,活动天数安排大于或等于两天。篮球教学师资配备情况:专职篮球教练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从学历分布来看,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3名。篮球场地实际状况:小和山校区共计9个篮球教学场地,其中包括一个室内场地,有3名篮球教练进行教学,服务对象为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和留学生,2015学年3983名大二学生中选篮球俱乐部的学生共计618人,占15.516%,2016学年4036名大二学生中选篮球俱乐部的学生共计646人,占16.001%。安吉校区共有19个室外的篮球教学场地,有4名篮球主教练进行教学,服务对象为大一的新生,2015学年4052名大一学生中选篮球俱乐部的学生共计830人,占20.484%,2016学年4083名大一学生中选篮球俱乐部的学生共计905人,占22.165%。截止到2016年年底,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共计有35名体育专职教师,承担着15个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经过走访和调查发现,篮球作为一门广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自有它的魅力之所在,篮球运动不仅包含着投篮、运球、传球、配合和掩护等许多技巧,而且能把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竞争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一种拼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近两年从学生选篮球俱乐部的现状来看,学生喜爱篮球人群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基于浙江科技学院篮球俱乐部的基本情况,构建出侧重于以实践经验总结为主的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依据校训“崇德、尚用、求真、创新”,与原先篮球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出具有浙江科技学院特色的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

3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制度、职责的构建

  制定切实可行的篮球俱乐部相关制度是保证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前提。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中,立足本校,构建出可操作的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应的制度和职责,是实行俱乐部教学改革顺利与否的重要保障。篮球俱乐部性质:在校体委和体育部的领导下,在体育俱乐部要求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和“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教学改革要求,以选修篮球的同学为主体的同时兼具体育教学和学生社团性质的校内篮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篮球的兴趣和爱好,努力使学生掌握一些篮球的技术和技能,尽力使学生篮球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校园篮球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篮球俱乐部会员的资格要求:凡是喜爱篮球俱乐部活动,承认本章程并遵守体育俱乐部规定的本院学生和教师均可申请加入篮球俱乐部,每学年开学初以选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选择申请加入篮球俱乐部新会员的活动,原则上其它时间不进行招取。结合选课的情况,根据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可以把选修篮球俱乐部的会员分为3个层次:高级会员:篮球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对团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良好的默契和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较强,能代表学院参加各种重要比赛或表演的同学;中级会员:有一定篮球运动的基础,能参与一般比赛或表演能力,能参加本个篮球俱乐部内部比赛的同学;普通会员:对篮球运动有兴趣,希望通过学习篮球项目,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同学。每次篮球俱乐部活动的人数控制在60人之内。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规定篮球俱乐部的会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3.2组织机构的构建

  3.2.1主教练和助理教练的职责。每一个俱乐部设主教练1名,助理教练若干名,助理教练配备的人数以每30∶1的比例进行设置,助理教练报学校同意纳入勤工助学的范畴。主教练负责篮球俱乐部的技术指导,教学安排,确定俱乐部教学时间,制定参加人数等任务。助理教练服从主教练的工作安排,在自主活动时间,内容以及规定人数内开展工作,为篮球俱乐部的其他同学提供服务和技术指导。3.2.2助理教练的产生。每个篮球俱乐部的主教练由体育部委派的教师担任。助理教练由主教练所在的篮球俱乐部内的学生担任,可以由主教练通过一定的考核途径产生,也可以通过竞聘、选举产生。

  3.2.3助理教练的要求。必须严于律已,严格遵守校纪校规,遵守篮球俱乐部一切规定,积极配合好主教练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坚决服从篮球俱乐部管理中心的安排,宣传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校园“阳光体育工程”,提高俱乐部同学的身体素质和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普及体育知识、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4主教练负责制。主教练负责全权管理和处理篮球俱乐部内外各种事务,对篮球俱乐部的每位同学负责,同时又受同学的监督。在条件和活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成立相应的策划部、秘书部、财务部、教练部等机构。策划部:负责日常宣传和活动策划,包括本俱乐部的形象策划、竞赛海报、宣传横幅、啦啦队组织以及新闻报道;秘书部:负责比赛的联系,处理对外的交流,比赛的组织,招收新会员以及争取活动赞助经费;财务部:在学校允许的经费内,负责财务的管理;教练部:负责篮球俱乐部课外自主活动的组织、开展、辅导、成绩记录、后勤服务以及开展比赛的裁判工作等相关事宜,同时也负责篮球等活动器材的管理、场地安全检查、比赛的器材租借等相关工作。策划部、秘书部、财务部、教练部的相关人员由助理教练担任。

  3.2.5制定授课计划,做好总结和评估。通过制定篮球俱乐部的训练、竞赛、辅导等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俱乐部的各种篮球活动,引导学生科学地健身,增强俱乐部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制定俱乐部学年授课计划,每学期结束时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与不足,及时向体育部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主教练的指导活动进行评估。

  3.3课程体系的构建

  3.4“1+1”模式的构建

  根据浙江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1+1”模式的教学方式,即每周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篮球教学时间不少于1h,每周学生在课外时间段,在助理教练的组织下,自觉参与篮球活动时间不少于1h;“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授篮球的技术、技能、专项技战术、整体配合、专项理论,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爱好,通过示范和互动,向学生灌输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课外”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即“三自主”为主,主要通过助理教练以点名签到的形式对课外参加自主活动的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篮球学习、训练的过程,为学生“终生体育”的养成奠定一定的基础,并组织举办篮球俱乐部的各种方式的比赛。

  3.5积分指标的构建

  俱乐部积分指标或篮球成绩指标,包括考勤指标、校内或者俱乐部比赛成绩指标、体质测试成绩指标、诚信慢跑数、篮球专项成绩指标、对外比赛成绩指标。会员积分制实际上是一学期以来,对篮球俱乐部每个学员的一次考核,依据积分的多少来考核和评定每个学员一学期篮球总评成绩。出勤次数:一般来说每次缺席篮球俱乐部活动的扣0.5分,占据篮球俱乐部总评成绩的10%,每学期缺席超过1/3课程的同学,这学期不给于篮球俱乐部的评价成绩;体质测试成绩:每学期把体质测试成绩计入本学期篮球俱乐部成绩,通常来说,有参加学校规定的体质测试全部项目的这学期,占据篮球俱乐部总评成绩的30%,不参加体质测试全部项目的这学期,则选取体测的三个项目,分别是50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也占据总评成绩的30%;诚信慢跑数:按照每5km积1分的比例来计算,每学期慢跑的里程数达到125km(即获得25分),占据总评成绩的25%,里程数超过125km的,特设5分附加分,按照每10km积1分来计算,最大值是175km(即30分),每位俱乐部成员通常选取下载一个手机跑步动力软件来进行评价;篮球专项成绩:是学生经过一学期篮球的学习、练习和训练,掌握篮球技术、战术、和整体水平体现的一个评价,列入俱乐部积分,占据总评成绩的35%;对外比赛成绩指标一般为在校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或浙江省大学生锦标赛获得比赛名次的,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加分。

4结果和建议

  4.1结果

  从制度、职责、组织机构、课程体系、“1+1”模式、积分指标五个方面构建了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通过篮球教学的改革,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型教学向主动参与型学习的转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篮球训练、交流、互动的平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培养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和理念打下了基础。

  4.2建议

  在篮球俱乐部教学改革中,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的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4.2.1迫切需要提升篮球教练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打破原先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安排时间,指定篮球老师上课的惯例,改由学生选老师、选项目、选时间,这种“三选”的规定,迫使主教练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水平,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提升学生选课的吸引力。在实践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学生选体育俱乐部,各个俱乐部教练之间、相同的俱乐部不同教练之间,存在着选课人数的差异性,甚至会出现比较大的结果,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体育教师“下岗”的可能性。

  4.2.2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平衡参与人数。安排篮球俱乐部教学时间、选课人数存在困惑。当选体育俱乐部项目结束后,需要商议对选篮球俱乐部同学的活动时间,活动人数统一编排,明确上课时间和人数。在“民主和商量”的前提下,在商定“活动时间和人数”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主教练决定上课时间与活动参与人数严重不足的矛盾、学生提出的活动时间和主教练无法满足的矛盾、各个活动时间段之间参与人数差异性大的矛盾。安吉校区相对表现的尤为突出,两个校区相距1.5h的车程,学生较为理想的活动时间段是每周一到周五随意选择,而主教练则喜欢在两天时间内确定6个时间段让学生选择,由此会出现一个活动时间段内只有几个学生,而另一个时间段内的学生往往会超过60人,这一现象违背体育俱乐部的原则,而参与人数多会给主教练教学活动带来一定难度。

  4.2.3加强监管,落实实施过程。“课外”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即“三自主”为主的自主活动,缺乏监督和管理,从时间和内容上看,流于形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课外的学生自主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部分学生“点名签到就走人”的现象比较常见;“代签现象”时有发生。

  4.2.4强化学科地位,杜绝“退选”现象。对于已经确定活动时间段的学生,因公“请假,换课”比较频繁,在学校教务处的课表上,查不到篮球俱乐部的上课时间表,而选课来自全校的各个学院的学生,有教师在活动时间段内出现补课,或加课的现象,这个“补课”班级的学生会出现集体“请假,换课”,上“补课”的课程去了,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形成了篮球俱乐部同样是必选课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对于国际合作办学的学生来说,选修“篮球俱乐部”的同学出现随意退选的现象,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模式以及国籍的差异,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对于联合培养的国际班学生而言,成了一门“选修课”,出现可选可不选的随意现象,第一学期选了体育俱乐部,第二学期可随意退选,甚至干脆可以不选体育俱乐部。

  4.2.5完善考核方式,优化评价体系。“诚信”跑步在制度、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是好的,大力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内进行身体锻炼。但事实上,在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过程中,特别是每学期期末来临之际,在统计“诚信”跑步的实际公里数时,学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施细化的可操作依据,凭借每位教练各自的责任心和“诚信”跑步执行总体思路来进行操作,有的教练通过“助教”进行统计、有的教练自己直接进行统计,“诚信”跑步的统计软件各式各样,对那些不太“诚信”的同学来说,因缺乏管理和监督,产生“弄虚作假”的方式,故规范和细化“诚信”跑步的制度和手段迫在眉睫,通过诚信跑步正真到达强身健体的目的,为主教练在统计学生诚信跑步的实际公里数时,提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跑步平台,杜绝或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通过专家和同行的咨询和交流,调查发现,占据考核成绩30%的“诚信”跑步,比例过高,需合理调整。

5结语

  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模式,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在篮球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构建往往停留在理论上,在实际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它的构建是多种多样的,因人、因校而异,只有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篮球场地、篮球教师的师资配备情况,以及学生选择篮球俱乐部的人数等实际因素,积极有准对性地选择和构建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才是上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从指导思想出发,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浙江科技学院为例的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制度、职责,组织机构,课程体系,“1+1”模式,积分指标五个方面来改革、创新现有模式,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力使学生篮球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为目标,最终构建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91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