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中德育的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高中德育的路径选择

  从理论上厘清高中德育所面临的困境,使得我们能够进一步把握高中的德育工作,更为主要的是可以为我们改进高中的德育工作提供确定而可靠的应对之策。

  (一)德育教育方式上注意理论阐释与规则要求并重基于高中学生的特殊性,亦即他们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角色转变的特定阶段,既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又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而,在对他们开展德育教育时,既要注意开展相应的理论阐释,又要开展必要的规则要求,两者并重,努力改变现有的理论说教过多的现状。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阐释时,应该“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而不能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同时,理论阐释也要符合高中的实际情况,掌握在其理解能力的范围内。

  (二)坚持传输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学校承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这是任何一所学校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否则将失去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坚持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占领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体现。同时,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年龄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矛盾,产生种种困惑,这也需要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理性分析、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三)坚持全面育人原则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学校也必须将学生作为“人”来加以培养,而不能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在增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为在人的所有素质当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有的教育包括高中教育都必须贯彻这一教育方针,才能承担起自身的育人职责。德性缺失的人,无论其具有怎样好的智力状况,都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其对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四)强化师德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的德性如何,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自身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精神面貌,通过日常的交往,能够对的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有效的道德影响力来自于教师的个人品格……一个高尚的品格,再加上学者的智力和成就的尊严就可以成为一种启迪和追求”。可以说,教师的身教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德性,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就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一些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只知教书,不知育人,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因此,必须大力提升教育者自身的伦理道德素养,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教育者自身也应牢记自身所承担的育人责任,立己达人,真心地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也才会将之作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者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就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五)构建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衔接机制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脱节在某种程度上给高中德育带来困扰,两个阶段的教育本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学生的学习与成才发挥作用,但现实中,两个阶段的教育似乎是在平行的轨道上独自运行,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作用。改善高中教育包括德育在内,要求高中教育努力与中学后教育相适应,不仅能仅仅满足于将学生送进大学的校门。高中教育应充分了解下列问题:深刻认识自身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角色、责任,不能将自身应尽的责任推到大学身上;大学育人方式及其变化,这种方式及其变化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对高中育人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的状况;学生上大学的应有目的,等等。总之,高中教育必须要能够构建起与中学后教育有效的衔接机制,从而为高中德育的有效开展开拓良好的环境条件。

【高中德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德育教育论文

2.高中教师德育论文

3.高中德育实效分析论文简述

4.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5.高中德育工作管理研究论文

6.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

7.班主任德育论文高中

8.优选德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2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