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一、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教学体系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达到教学之目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课味同嚼蜡,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功底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育并提高其素质。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不高,考试前重点突击书本内容,记得快,学得多,相应忘得也快,这样的.学习模式非常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这与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格的现代教学观念大相径庭。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仍在沿用学科形式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仍然是专业学习的核心,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忽视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和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高职教育学科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面临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管理难度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其最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对固定性与市场经济的变化性之间存在矛盾。高职院校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不能迎合市场需要,必将受到市场的挑剔。如何紧跟现代化及市场经济的脚步,设置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非易事。市场瞬息万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可调和性。

  1.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原来技校、中专教师和新毕业的大学生,专职教师中低职称的教师偏多,高职称的教师偏少,缺少精力旺盛且能够担当教学与科研的学科带头人,这给高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高技术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而双师型恰恰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高职院校尽管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仍然停留在理论研讨的层面,在现实中难以实施。大多数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授课,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训和锻炼,给学生传授的只能是理论,不是学生在现实中更需要的专业技能。

  1.4实验实训等基本建设较薄弱

  近年来,许多高校连续扩招,教学投入相对不足,尤其在实验、实训建设上,很多高职院校长期滞后,设备、人员等条件缺乏,致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和推进十分缓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然而,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实训设施更是举办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许多实验实训设备的技术性能低,数量少,这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际操作技术不达标,无法实现和生产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2.1高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职教育不属于基础性教育的中小学教育,而属于技术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因此应在一定的专业理论教育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这与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理论知识大相径庭。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不是为了纯粹教育而教育。此外,高职院校应倡导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从实践的要求出发,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深入挖掘教材,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除了有效地引导,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方法,要把教材上的内容和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倡采用项目教学法,必要时设置教学情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将有些内容安排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到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实践,加强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高职院校理应更加了解社会需求,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毕业后会做事,能做事,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创新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特色选择教材

  高职教育应本着理论课程“必需、够用”的原则,将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专业培养目标,设置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同时,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提倡高职院校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地实现一专多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水平和能力,和市场需求紧密贴合。此外,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打开高职教材,遍览知识点,从抽象的概念到严密的理论推理,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知识,这些枯燥的理论使学生对专业失去了兴趣。高职院校应根据各专业对知识的需求,改变教学内容,使课程和专业课密切结合。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市场需求设置课程,精选教材。部分教材甚至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由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编写。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的观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推进和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拥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之具备适应高职教学、职业针对性、特殊要求的基本素质及能力,是保障高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今后高职教学改革依然需要坚持的方向之一。从经验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办好一个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至关重要。如何让教师队伍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在政府一定的行政指引下,加强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从先进的企事单位中积极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引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或具有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把企业的优势和特色带进高职教育教学中来,优势互补,拓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让老师走进企业,实地体验生产过程,校企合作办学。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和企业劳动组织过程,教学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此外,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导高职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攻读学位、脱产学习、企业挂职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教学方法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院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把握“高技能”这个特点,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学院应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按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做出详细的建设规划书,有目的、合理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高职学院应对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促使实训基地稳定健康地运行,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完善实训基地,使建设的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当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要考虑其可持续性。此外,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校企联合,是实现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如下:(1)加强与相关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培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动、互信、互利和共赢发展。(2)聘请企业专家以及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对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等提出指导意见。(3)聘请企业一线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在企业内的校外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任务,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从实践中学习,实现在学中有做、做中有学。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转变教学观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持改革方向与力度和教学目标相适应,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及其路径论文

2.高职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论文

3.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

4.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5.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讨论文

6.高职教育论文

7.教学改革研讨会主持词

8.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91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