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教育分类教学应用研究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更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组织模式与教学方式

  分类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管理型人才及技术研究型人才班级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今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学生访问、考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要求学生完成;课内外所布置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开展的各项活动应成为整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拓展,成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和协作者。教学时、针对管理走向型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进一步补充新内容,同时多介绍一些管理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针对技术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可开设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综合研讨会,聘请本校教师、知名学者、业内专家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各类型讲座、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讨,还可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一些综合实际问题,以论文研讨、案例解析等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该类学生不仅具有熟练的操作和运用能力,而且学识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真正成为行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研究人才。

  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宜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各种活动要求学生动起来,实际操作演练所学技能。由于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同一专业中的不同技能类型,针对这种问题,可采用“交叉循环制小组化”教学,即将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别指导,每个小组配备一个专业教室、一套实践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在几个平行模块中交叉循环进行强化训练,掌握学习各单元的知识及技能,必要时还可实施情景模拟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承担某专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让学生体验实际在岗工作的情境,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语言交流、与人合作、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同时、为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可通过各种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缩短学习与就业间的距离。

  此外、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各项需求,还可开设分层次的选修课程。如针对管理型人才学生可开设拓宽类选修课,以介绍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行业内最新的文化、发展动向,或者开设兴趣类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在专业外其他领域的特长。针对技术研究及技能型人才,可以开设分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与必修课课程相辅相成,以强化此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多类型合格人才的培养,分类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对学生实行定量记分与定性评价并重、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特长考核并举,以达到不同考核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各种知识与技能,适应不同市场的人力资源需求。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体系要在考核主体变化的前提下,对考核的形式、考核的标准等予以创新。

  1、设计多种考核标准

  (1)统一标准的考核:对于各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通识课程与基础课程,可设计统一标准的考核方式,考核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和知识点。

  (2)差异标准的考核: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标准的考核,这种考核适用于一些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但在问题类型、问题难度、问题设计等方面需形成差异,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需求与就业要求。

  (3)转换性考核: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在各方面特长不同的特点,可采取用学生某方面特长成绩转换某些薄弱课程成绩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不同特长的高技能人才。

  2、设计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1)书面性考核:除传统的书面试卷考试外,还可采取论文、读书笔记、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等书面形式的考核。前者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考察,比较适合所有学生基础课程的考试,后者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比较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实施。

  (2)研究性考核:教师可通过布置技术类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技术攻关,并根据攻关效果及进展给予评分,这种方法能够融学于考,激发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比较适用于技术研究型人才。

  (3)展示性考核: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交流能力、实操能力。适用于技能型人才的考核。

  (4)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课堂笔记整理、课堂讨论、作业成绩、活动课题成绩、展示学习成果成绩等,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适用于所有类型学生的考核。

  总而言之,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教学不是为分类而分类,分类教学仍然必须贯彻执行“成才教育”的新思路,使广大学生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以及专业特长的不同,而其“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本质特性不能有任何的改变。

【高职教育分类教学应用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策划高职教育论文

2.高职教育论文

3.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4.学术论文分类

5.关于初中作文的分类教学的论文

6.《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7.图形分类教学反思8.数学《分类》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91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