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分析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2.3 强化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

  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另外,将采购数量及库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领用制度,严格控制领用数量。

  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指引,鼓励实验室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的自行排放,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集中消纳。利用合适的地下场所建设危险废弃物存储库,用于及时回收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减少危险废弃物在实验室的留存时间,逐步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加强放射辐射和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与管理人员的监管,实行“全部注册、定期检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随时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上级部门检查合格。

  2.3 转变理念,狠抓安全意识教育

  2.3.1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对高校安全稳定规划中的要求,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8]。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培训规划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编写《实验室安全知识读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实验室操作规程汇编》等学习资料,保证师生人手一册,避免在实验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络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自学和网上考试的平台,自学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科研要求,为学生开设特色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分。结合举办讲座、观看录像、板报宣传、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时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3.2 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

  利用文化修养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9],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向服务转变,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特种设备仪器管理、技术安全咨询、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治理上积极协助整改,统筹策划,深入基层实验室进行细致指导,逐步消除师生员工在制度刚性管理下被约束、被管理的消极心态。灵活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沟通,善于征求基层意见,避免生硬的指挥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尽量做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安全工作观念。

  2.4 结合实际,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4.1 与时俱进,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

  组织人员对相关规章、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更新修订文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内容,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转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使准入制度紧跟实验室发展。将实验室准入制度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及实验室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准入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学术权力的影响。联合各二级单位分别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以保证准入制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能上岗。将准入考核和门禁系统对接,只有通过准入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门禁系统的识别许可。

  2.4.2 开拓创新,推行准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发展

  以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与考试系统”为依托,搭建规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识、专业安全知识等分类学习与考试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同时赋予二级单位、实验室在考试系统应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限。提倡二级单位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讲座、实际操作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规程等知识技能,并达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统生成电子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考核合格证”,考核合格的师生获得此证,无此证不能上岗实操。

  2.5 加大投入,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2.5.1 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以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中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监督检查和持续建设,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抢救设施性能良好,达到实验室安全条件的标准化[10]。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类型、用途、规模等不同特点,为教学实验活动制定适宜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达到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标准化。

  2.5.2 努力改善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

  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有所调整。在实验室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实验室设计、建设、仪器设备安放及管线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防盗监控、危险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实验室通风过滤、烟感报警、设备线路、喷淋装置等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切实防止危害师生的事故发生[11]。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安全和环保要求标准坚决不准上马。

  2.6 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2.6.1 建立实验室预防预警系统

  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根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检查工作,在危险要害部位安装摄像头或检测装置,并与学校安保控制系统联网。做好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有效。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6.2 完善各级实验室安全预案体系

  建立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辐射设备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各级专项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实验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力度,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需要调整救援抢险方案。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工作。

  2.6.3 开展必要的突发事件预演活动

  针对类似火灾、中毒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制订的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师生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突发事件的研究,结合各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预演方案,通过演练使师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3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12],实验室的安全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保障。结合高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和不同特点,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夯实管理基础,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协同创新教育体制,最终使广大师生获得实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紧急救援方法,是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目标追求,对保障实验室安全、促进教学科研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探讨论文

2.电梯安装安全管理分析论文

3.高校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分析实验室管理论文

4.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经典论文

5.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6.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

7.最新高校德育实效分析论文

8.高校新生心理教育分析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97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