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体育教学运用分析的论文(6)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八篇:小学体育教学以赛促学学习方式研究

  摘要:从研究背景出发,着重从“明确‘赛’的目的,突出教学主题”“选择‘赛’的类型,创新比赛的方法”“把握‘赛’的时机,凸显技能目标”“选用‘赛’的形式,注重学练实效”“设计‘赛’的规则,体现技术运用”等5个方面阐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小学;体育教学

1研究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提倡通过以赛促学,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并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和特点,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因此,围绕学生兴趣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比赛,通过不同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比赛,搭建课堂竞争和表现的平台,让学生在赛中玩、赛中学、赛中掌握技能和发展体能意义重大。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的学生生理特征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高,兴奋与抑制转换快,同时好表现自己、好胜心强。比赛就是用复杂多变的刺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至此,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比赛元素,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课堂,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体育活动,做到让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过程。

2研究的行动策略

  2.1明确“赛”的目的,突出教学主题

  “以赛促学”是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绝非教学方法。把“赛”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赛”的主题尽可能要小,围绕核心技能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赛”的引领下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第1课时学习,由于学生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还未建立完整的概念,我们在选择“赛”的内容时,围绕“形成正确的垫球平面”及“掌握准确的击球部位”教学目标,可让学生进行看谁手型对、看谁击得准等比赛;随着学生对垫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第3、第4课时可以进行“垫得准”“垫得多”等比赛,让学生在不同的主题比赛中有效地提高排球垫球技术。“赛”的主体需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同时在“赛”的过程中注意区别对待,可设置一定的比赛条件来调控“赛”的主题,让“赛”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赛”的引领作用,让“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更好地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2.2选择“赛”的类型,创新比赛方法

  2.2.1技评赛

  以动作质量为标准,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提高技能,形成稳定的动作技术,一般用于新授教材后期使用。

  2.2.2达标赛

  通常也叫及格赛,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技术运用水平及身体运动能力,或是作为了解学生运动水平的一种手段。例如,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设置比赛,通过这一有效手段提高学生技能及运动能力。

  2.2.3测验赛

  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一般用于某一教材或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期。例如,单元检测赛、期末检测赛等。

  2.2.4对手赛

  把水平接近的学生组成对子,或让学生自主找对手进行比赛。通过这一形式的比赛,让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技术或战术等方面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2.2.5游戏赛

  把技术、战术融于游戏中,主要是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技能水平,运用所学技能,巩固技术,常用于球类教材教学中。

  2.2.6展示赛

  指名1名或几名学生出场参赛,参加展示赛的不一定是技术掌握好的,也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较差的,通过展示赛,让学生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

  2.2.7创新赛

  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人才,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探究习惯。体育竞赛中,鼓励对学生对比赛方法、比赛规则的创新,对学生比赛中的“越轨”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轻易否定,很多新的比赛方法就是学生在“越轨”行为中产生的。例如,我们经常采用的“往返接力跑”比赛,常用的方法是按自然组分成4组进行比赛,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基本上是不变的。有位学生就这一比赛方法进行了创新,把“偶然性因素”融入比赛中,增加了1个“猜拳过关”环节,同样比赛队形是四路纵队,每队先分别确定1位猜拳手,猜拳手站在对面的猜拳线上,每队的第1位同学听到口令后迅速跑至标志线与猜拳手猜拳,胜者则迅速返回本组与第2位同伴击掌,击掌后同伴进行比赛;如输给猜拳手则继续猜拳,直至胜为止。以此类推,以先完成的队获胜。通过这一比赛方法的改变,不仅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3把握“赛”的时机,凸显技术教学

  2.3.1先学后“赛”

  运动技术的形成有其形成规律,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组合的运动技术,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之后才能组织适宜的比赛。例如,小学“武术操”、初中“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赛”的时机必须要让学生预先掌握一定的基本手法、步型之后才能设计教学比赛,确定“赛”的内容与要求,以检验、巩固、提高所学武术或健美操动作技术质量。

  2.3.2先“赛”后练

  在运动技战术学习中,尤其是对技战术往往理解不清,甚至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为加深对技战术的理解及掌握,及时预防及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安排合理的教学比赛,可以让学生在“赛”中理解、学习所学技术。例如,篮球技术中的过人技术教学,在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进行“1对1”“1过2”等教学比赛,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过人技术的要领及要求,才能让过人技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突出过人技术的运用和实战性的要求。很多运动技术环节太复杂,但动作路线、方向清晰,对这类技术的学习,可边学边“赛”,以赛促学。例如,肩肘倒立技术是由后倒翻臀、举腿、夹肘立腰等技术环节组成。在学习中,可以把“赛”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起”来学习“后倒翻臀”技术;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稳”来学习“夹肘立腰”技术;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久”来改进提高动作质量。

  2.4选用“赛”的形式,注重学练实效

  以赛促学,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赛”的形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前提,因此,在选用“赛”的形式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技术和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充分展现“赛”的可变性、时代性及适切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赛促学”。“赛”通常有个人与个人及小组与小组2种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赛”又分为组内个人赛及班内个人赛,个人赛一般用在学习单个技术动作后用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动作质量。例如,跳跃、投掷项目中的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跳高、垒球、原地头上向前抛实心球等教学中,这些动作技术、比赛规则都比较简单,场地器材都比较充分,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个人赛的形式。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形式可以巩固和提高运动技术,增强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发展体能。在学生人数多而场地器材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运用效果较好。例如,站立式起跑教学,在让学生基本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技术之后,可分组进行接力、让距离赛跑等比赛,以加深对站立式起跑动作技术理解和掌握。

  2.5设计“赛”的规则,体现技术运用

  2.5.1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赛”规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大,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不同年级的同类教材的比赛规则应有所区别与不同,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小学五年级有这个教材,初中八年级也有这个教材。但我们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所制定的规则就有所不同,小学五年级在分组比赛中,每一队有3次以上的机会将球垫回对方场区,只要球不落地比赛就可以继续;但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每一队只能有3次机会,且在将球垫回对方场区的同时,要求说出自己球的落点,如果球的落点和自己的意图一样,得2分。通过这样的比赛,以加强学生对球的落点的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用能力。同样是排球垫球的教学比赛,教学对象不同,其“赛”规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赛”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2.5.2根据不同教材特点设计“赛”规

  中小学体育教材大致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球类等教学内容,每一类教材都有其特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教材特点,分析教材,在选用比赛教学时就要针对性设计“赛”规。例如,田径类中跑的教材可以从时间、速度、距离上构思“赛”规;跳跃教材可以从远度及高度上构思“赛”规;投掷类教材可以从“远度”上构思“赛”规;体操类教材可以从“动作规范”“动作方向、路线”等方面构思“赛”规;球类教材可以从“动作准确性”“动作协调”等方面设计“赛”规等。

  2.5.3根据不同地区、地域特点设计

  “赛”规比赛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不同地域因场地、器材、学生学情等条件的差异,同样一个教学内容,选择比赛方法虽然相同,但规则肯定有所不同。例如,耐久跑教学,在城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在塑胶操场上进行比赛,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连操场都没有,我们只得采用50m甚至更短距离的往返跑。所以,在设计比赛规则时,肯定有所不同。

3研究成效

  3.1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树立了学习信心

  通过比赛,促进了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在竞赛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努力去创造,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和表现,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监督,他们相互交流的同时,使技能得到了更快、更好地掌握,体能较差的同学在同伴的鼓励下提高了技能,提高了水平,树立了学习信心。

  3.2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比赛分组一般都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分组,这样有利于教学比赛,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集体学习环境,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使团队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团队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努力,把自己的目标和集体目标合在一起,通过比赛来实现目标,在获得了个人满足和团体需求的同时,学习小团体内部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凝聚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同时,每一个同学都是自尊的,他们都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会主动地探究学习技能,主动地学习。

  3.3加快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提高了运动技能

  在实验后期,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掌握实心球技能2个项目上进行对比分析。从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上差异性显著是非常大的(p<0.01),说明“以赛促学”对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作用性很大。经过1个周期实心球教学后,在期末考试中,2个班学生平均分相差5分。

  3.4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

  以速度灵巧类素质为例,从表2可知,经过1个周期的教学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速度灵巧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本研究促使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计划制订和实践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体现“以学为中心”,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体能和心理愉悦的和谐提高。

4研究反思

  “以赛促学”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学法手段,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但如果在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一味地进行比赛,反而会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甚至会导致技术变形或错误动作。至此,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组织比赛外,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阶段就采用比赛法,学生会只注重比赛结果,而忽视动作的质量和要求。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各方面全盘考虑是否采用比赛法,切不可用比赛取代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任竹平.体育教学中运动竞赛法有效性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2]刘波.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

  [3]杨静选,郭宇杰,孙喜和.Sport教育模式及其目标的考察和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

【体育教学运用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创新作文教学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2.干冰技术在电网科技创新中运用分析的论文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4.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5.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6.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7.趣味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8.论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98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