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师听课的论文参考(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并激活相关旧知识;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

  (3)如何使用板书和教学辅助手段

  一般来说,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效。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所以在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指导教师对多媒体的选择、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4)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在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清晰、精练、激情、幽默等不同风格、富有个性、抑扬顿挫、变化有致的语言和适度的情感投入,无疑会使教师充满个性魅力和感染力;巧妙的导入会“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来;联系生活、设置情境、深入浅出的教学不仅是“巧教”“巧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地位的?是以激情感染学生,还是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这些都是新教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2.关注学生的学

  新教师不仅要关注老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1)关注预习准备情况

  学生在课前认真、充分地预习准备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是体现课程有吸引力、感染力,是学生告别“要我学”,开始“我要学”的具体表现。

  (2)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堂气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如果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乐学、好学,这是教学效果良好的绝佳体现。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之有浓厚的热情和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思考、回答、讨论,进而提出问题,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热烈的气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师生的灵感和创造力。

  (3)关注学生的聆听

  (观察)、表达(说)情况和思维活动

  聆听(观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将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表达则是学生将所接受、吸收、消化的知识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一种工具。而思维的灵敏度、活跃度、广度、深度、批判度、领悟度、创新度往往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定因素。

  (4)关注学生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本质上说,学生的接受、反应、应变能力是教师教的客观依据,关注以上能力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应变能力和教学理念(是否以学生为本),而且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发展。

  (5)关注学生的各种差异

  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投入、思维品质等在客观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现状是否引起执教者足够重视并全盘皆顾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关注的。

  (6)关注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与否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要想在听课中真正学到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不仅要进入“教者”角色,用心去领略老教师精巧的构思、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更要进入“学生”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只有用心去学习、注意、观察、思考,才能在听课中把握要害,不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四、听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1.要交流

  听课后,要立刻与老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

  2.要对照

  听课后,可以将听课记录与自己的教案或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又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经过理性的思考后,要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但不能生搬硬套。如此,才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领悟彼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独特价值取向。

  3.要常翻

  温故而知新。听课笔记,是教学中的里程碑,上面撒满了成长的酸甜苦辣,得失错漏,只有常翻才能常新,才能使听课的意义落到实处。可见,听课后的反思与总结特别重要,千万不能听课以后把听课记录束之高阁就万事大吉了。那种“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出自泰戈尔的美丽诗句,形象地诠释了浸润的真谛。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听课宛如集纳百川之水,巧引源头清泉,让我们的新老师臻于完美。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作为新教师,既要重视听课,学习他人;更要注重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参考文献:

  [1]乔红旗。听课——年轻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文理导航:上旬,2011(05)。

  [2]王勇。听课评课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宁夏教育,2010(06)。

【关于教师听课的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1.教师的听课评语大全2.教师听课心得

3.教师听课心得感言

4.教师听课的评语

5.关于环保论文参考

6.教师听课评语集锦

7.教师的信仰论文参考

8.高校教师听课评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05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