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语文素养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语文素养与语感。

  上面对语文素养内涵描述的修正,不仅仅是表述上的变化,而且是内涵上的变化。

  说话(包括理解说话)不仅是语言本身的事情,还是人的事情,不仅是一个人与语言的事情,还是一个人和他人的事情。

  说到底,说话是表达意图、实现意图的手段,理解是理解他人意图、回应他人意图的行为。

  因此,正确理解就是通过话语准确把握说话者的说话意图,正确运用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而有组织、有设计地说话。

  意图是语文素养的关键词。

  意图既可通过理性的思考、分析予以呈现,也可以在感性层面直觉把握,这就是意图感,它是语感的核心。

  《语感论》中所说的意义感、意味感其实也就是意图感的具体表现。

  对话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图把握的准确性、敏捷性。

  在这一点上,意图的直觉把握常常比理性分析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语感论》曾明确地认定语感之语是言语,较之将其定位于语言,确是有了进步,但尚未真正到位。

  今天看来,语感之语应为话语、对语。

  《语感论》曾这样通俗地说明语感的功能:一听就清、一说就明、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准、写得美。

  尽管《语感论》认为意向结构是语感的最深层次,但更多还是着眼于言语的意思,着眼于意思的表达。

  现在我们把眼光从言语转向话语、对语,话语意图及意图的实现,就上升到了比意思及其表达更加重要的地位。

  简单地讲,语感就是意图感,就是当下把握住话语意图的能力。

  从话语表达层面看,这样的语感又可分为正误感、美丑感、体式感和情调感。

  正误感就是表达意图的话语 在语言一—言语层面是否正确的问题。

  美丑感是意图的善良性和表达的精巧性的结合,这主要是就表达而言的。

  体式感就是体式的把握能力,因为任何话语都存在于一定的体式当中,我们对话语的理解常常借助于体式的理解,当我们要说话时会首先选择一定的体式,比如是亲切的还是严正的,是议论的还是说明的,等等;同样的语句在不同的体式中会有不同的意义。

  情调感是话语最生动的特征,它直接蕴涵了意图。

  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第一次向别人叙述儿子被狼吃的故事与后来见人就说相比较,虽然事实一样,语句一样,但情调应该不同,读者只有感受到此中的不同,才能感受到她的变化,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者变为一个麻木者。

  由于对语感内涵的重新描述,语文教学在一些具体做法上要有较大的改变。

  以往我们可能着重于文句本身的分析,比如对于文章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怎么写,今后我们则要换个思路,着重于为什么这么写,而且这为什么主要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只有这样,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的人物、事件、地点等,才可以得到有说服力的分析。

  为什么这里要用倒叙、为什么这里要用数据论证,等等,都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解释, 甚至一句话的顺序、一个词的选用都是如此。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摘要】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培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阅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培养、阅读、学习习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此,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

  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同样的三句话,“你必须怎么样”、“你要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这样”。

  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任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09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