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网络出版语境下编辑角色的转变和发展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行为和习惯的`再造

  (一)善于发现。

  信息社会具有“海量”信息,如何从信息海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是衡量一个编辑的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培养自己对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的判别能力,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敏感的人,对新闻事件、技术趋势、人物观点等具有特殊的敏锐度和感受力,善于从别人看来司空见惯、微不足道的微观现象中捕捉最新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在网络出版领域,是优秀的编辑人员必须培养的行为习惯。

  (二)勇于尝试。

  由于传统出版过程在严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传统出版领域的编辑为保证自己工作的质量,习惯于谨小慎微地完成工作。长期如此,便会形成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行为和习惯。面对网络出版的到来,编辑必须适当改变这种行为和习惯。

  在网络出版领域,尚有许多新生事物和未知领域,业界对网络出版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网络出版的制度约束和法规约束也在建立健全的过程之中。因此,编辑应该勇于尝试、大胆探索,不被传统习惯束缚手脚,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积累经验、寻找“蓝海”,使自己更加适应网络出版的发展。

  (三)重在引导。

  出版物要实现传播优秀文化价值的功能,必须考虑采取适当的传播方式。当今社会,不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普通人的言论,如果以刻板、严肃的形式对受众进行说教,甚至强迫受众接受其观点,势必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传播效果的下降。尤其是网络环境中,说教式的传播并不会引人注目,而那些将传播者自身定义为“引导者”的传播行为,才能引发受众参与的积极性。编辑人员的价值,体现在对优秀文化作品的发现、选择、加工和整体设计方面,而不是向受众灌输自身对文化产品的价值的评判。如果超越了这个范畴,编辑的作用会适得其反。

  在网络出版领域,也会遵循上述传播规律。因此,编辑应重视自身的表达习惯,尽力避免使自己成为高高在上的布道者,而是以受众(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提高文化价值(通过出版物)的传播效果,从而扩大传播范围(增加出版物发行量)。

  (四)分清主次。

  网络出版时代的来临,将使编辑人员的工作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转变,工作节奏由慢向快转变,工作重点由选题向整个出版流程转变。这些变化的产生,必将带来一系列需要编辑重新梳理和定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人员应该培养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时刻将精力放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工作上,能够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分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调用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资源,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升编辑工作的价值和质量。

结论

  网络出版是否会取代传统出版还有待观察,但网络出版代表了出版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网络出版将使编辑活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出版领域的编辑正面临崭新的挑战。顺应网络出版发展的潮流,主动改变、主动适应也许是传统编辑的明智选择。编辑人员应深入了解网络出版语境下编辑工作的新特点与新规律,破旧立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王新春.网络编辑的职能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2]曾祥雪,陈盼.优秀网络编辑必备技能与知识结构[J].中国编辑,2008,(01)

  [3]单文盛.作为新兴传者的网络编辑及其素质要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04)

  [4]楼文高,宋红艳,匡罗平.创意产业及出版业创意发展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7,(2)

  [5]黄先蓉.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田胜立.数字复合出版催生出版新业态[J].出版科学,2008,(02)

  [7]张振接.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优势互补,携手共进[J].中国编辑,2006,(06)

  [8]江凌.试论提高网络编辑的信息发现力[J].图书情报知识,2003,(03)

【网络出版语境下编辑角色的转变和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1.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2.关于网络出版的发展与策略的论文

3.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4.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论文

5.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带动公民参与机制的转变论文

6.我们应更重视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论文

7.电视台编辑角色的定位及其转变研究论文

8.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30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