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幼儿园教育教师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幼儿园教育教师论文2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阶段主要的教学科目,通过语言教学的开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幼儿园大班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存在“小学化”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好动、爱玩是大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游戏教学正是充分融合了幼儿这两大特点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开展语言教学,可显着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游戏资源比较少

  大班语言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时,需要丰富的游戏资源来支撑,但当前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游戏资源都比较少,教师自主开发的意识也比较差,有限的游戏资源使得语言教学中可采用的游戏方式仅有几种,几次轮转使用之后,幼儿缺乏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间有限

  大班在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学时间为 20~25 分钟,理论上来说,这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应该归属于幼儿,但真实的状况是幼儿参与的时间比较少。有的幼儿园仅在游戏即将结束时才让幼儿参与进来;有的直接在字、词的讲解中穿插游戏,幼儿基本上无法参与,与游戏教学的实质相背离。

  3.过分强调游戏的规则

  大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规则的理解能力有限,违背规则游戏的现象经常发生。然而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过分注重游戏规则的强调,从而导致在短短的游戏中出现教师多次维持规则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游戏的连贯性,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提升游戏教学效果的措施

  1.更新游戏教学理念

  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是一种主体性的体验,可提升幼儿感知的效果。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便是秉持正确的游戏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处于核心的位置。设计游戏时,要兼备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要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进而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

  2.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设计

  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语言教学具备可渗透性的特征,语言即是人们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存在语言教学。大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实施语言渗透,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游戏活动时,要坚持创造性的理念,在游戏中增加语言因素,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都可以被多次运用,而且不会让幼儿有重复的感觉,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锻炼语言能力。在进行《小狐狸画春天》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游戏,在课前,教师准备好头饰,包含小猴子、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课上教学导入之后,教师请幼儿分别扮演小动物,表演他们迎接春天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并将自己的想象描述给其他小朋友,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语言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增加幼儿园的游戏资源

  网络中包含海量的信息,教师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可以搜索出多种游戏方式。但游戏方式毕竟有限,教师要打开视野,以更为宽广的思路开发游戏资源。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采用“现成游戏”的方式,通过自创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游戏资源得到丰富。

  4.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幼儿之外,还需要在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坚持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的原则。幼儿语言游戏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教师不应该刻板地遵守游戏规则,而是要给幼儿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尊重幼儿,实现在游戏中教学。对幼儿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应在合理的时间来引导,避免反作用,促使幼儿理解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的运用,让幼儿在玩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实现教学与游戏并重的目标,显着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凤霞.幼儿园大班教学游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

  幼儿园教育教师论文3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农村幼儿园出现了大班额的现象,大班额对幼儿的成长和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了诸多不利,特别是创造性游戏的开展存在较大的困难。 创造性游戏包括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 其中,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1]现今,很多大班额幼儿园的表演游戏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游戏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如何才能组织好大班额幼儿表演游戏? 本文结合课题研究,谈谈具体的实践和体会。

一、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是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前提

  农村幼儿园大班额的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在内容的选择时要考虑:

  1.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活泼、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故事、童话要让幼儿容易掌握和表演,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表演动作表情比较适合幼儿表现。

  2.要选择人物性格特征较明显,场景、道具简单,便于师幼共同布置的作品。可以将桌椅、积木、胶粒拚图及实物等现成的材料进行利用。如《小熊请客》场景中的房子用桌椅,树用一张椅子就可以了,表演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游戏场地,是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

  农村幼儿园的场地比较小,孩子又多,而表演游戏的开展需要较大的游戏场地,单靠每班的活动室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开发和利用其它的空间让幼儿游戏,室内外哪些空间可以合理利用? 室内有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储物室、过道、走廊、阳台、大厅,户外有绿地、绿篱、树木、花圃、沙池、山坡、运动器械、戏水池。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表演的内容有目的选择场地。 如表演《金鸡冠的公鸡》就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绿地、山坡,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游戏中, 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解决游戏的场地问题。

三、有效使用游戏材料,是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必要条件

  表演游戏的开展需要较多游戏材料,农村幼儿园现成的材料少,班级人数多,搜集、制作游戏材料是农村幼儿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准备游戏材料。

  1.提供具有多功能的玩具和材料,避免材料功能的单一性。功能单一的材料,缺乏开放性,如那些颜色鲜艳、具体形象的成品玩具,不能满足幼儿表演游戏想象力的发挥, 孩子们只是暂时对豪华用品感兴趣,玩了一小段时间孩子们就不喜欢,更换淘汰这样的材料,势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多功能的玩具和材料可以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应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并创造条件满足这些想象。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用旧挂历纸、鲜艳的彩色塑料袋可以当服装, 动物的羽毛可以用旧丝巾,等等。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一些废旧的辅助材料当道具,如“石头”“鸡腿”用泡沫块来代替,各种小纸盒当成《小熊请客》的礼物。

  2.寻找可利用的替代物,减轻教师开展表演游戏的负担。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有一些现成的物品可以作为表演游戏的替代物,如:野果、树叶、小石子等都可以作为幼儿表演游戏的素材;一些废旧物如洗净的各种塑料瓶、可乐罐、塑料袋等,还有各种纱巾、围巾,在表演游戏中会变成话筒、花瓶、裙子等,这些替代物能极大满足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由于这些替代物来自幼儿自己的发现、创造,会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满足感,自然也会激发他们使用这些材料进行表演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减轻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表演游戏的负担。

  3.幼儿参与制作游戏材料,激发他们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教师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道具不必过于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的开展,并可以物代物。 如教幼儿利用挂历纸、塑料袋、废旧报纸等,制作出简单帽子、服装等。

  4.建立统一的“材料库”,资源共享,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开展表演游戏时,为了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同一年龄班安排相同的表演游戏内容,年段教师共同搜集、制作材料,并在班级教室里开辟一处“材料库”,将幼儿游戏所用的玩具材料都集中在一起,每个班级轮流使用材料,使材料“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准备游戏材料的工作量,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以及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更重要的还在于提高游戏材料的使用效益。

四、多样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根本保证

  农村幼儿园的班额过大, 而表演游戏的角色少,如果根据角色来分组,往往要分十几组,加上幼儿园的场地有限,幼儿等待的现象就比较严重,通过探索课题组找出几种解决的办法。

  1.让部分幼儿当观众,讲述旁白部分,参与到游戏中。如表演《小兔乖乖》时,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有10 名左右的幼儿,一部分的孩子表演,另外的孩子当观众并讲述旁白部分,表演结束后交换角色。 这样幼儿参与表演的几率就更高了,不会出现等待的现象。

  2.一角色多人。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故事中的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白花、红花、黄花等角色,可以请几个幼儿共同扮演同一角色,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以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为了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让能力弱的幼儿跟在能力强的幼儿旁边学,从简单的模仿到自己表演。

  3.扩编故事,增加游戏角色。将一些游戏经过改编、扩编后,内容更贴近生活,又增加了角色,这样就能解决人数多游戏角色少的问题。 比如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 教师在故事里增加了现实社会中常出现问题,如小白猪考虑省钱,学小鸟用树枝和树叶盖房;小黑猪为了买地得打工赚钱(搬木头或砖头等工作);小花猪用砖头盖房时,自己忙不过来,请其他小动物来帮忙等等。 三只小猪选择了不同方法来盖房子。 最后恶斗大灰狼时,加入其它小动物的帮忙,战胜了大灰狼。 从表面上看游戏好像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其内隐的规则、玩法都没变,却很好地解决了幼儿人数多、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4.将表演游戏与区域活动结合。为了保证活动的场地和时间,教师在活动区中设置表演游戏区。 活动前,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相关的场景和道具;幼儿根据意愿自主选择和分配角色。幼儿可根据故事的情节边表演边游戏,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情节,使故事情节得到发展、扩充,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丰满。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对幼儿园游戏分类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0(3).

  [2]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J].早期教育,1999(4).

  [3]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指导与实施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967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