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从受教育者的维度着手,提升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创新人格素质的自我完善。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这是坚持创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创新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才能对创新活动具备自主性和自发性,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内动力。

  大学生观察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创新,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树立坚定的信念,不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放弃计划。

  2、构建多元化的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应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完整性和有序性。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人才不仅要专精于某一学科,而且要有扎实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发现往往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之间产生。一般情况下,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偏弱,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偏差,所以大学生应对科学技术增加人文理解、对人文知识给予科学注解;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宽广的视角从分割的学科课程里把握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这也是认识世界的创新视角。

  3、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在实践中学会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要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报告会,加入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氛围中提高创新水平与创新能力;参加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在科研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应用发散思维,提出集中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并敢于突破传统模式。

(三)从教育环境的维度着手,营造创新教育的和谐氛围

  高校的教风、学风和物理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环境,高校必须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学校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一个和谐健康、充满朝气、进取且务实的教育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是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条件。

  1、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环境应该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能在校内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能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崇尚科学研究,能在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社交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喜爱的社团,增强参与意识,开阔创新思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认识学生的独立个性,了解时代的热点;教师自身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怀,从而把传道、授业与解惑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3]教师逐渐从传授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点拨者,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民主平等、诱人表现的课堂氛围,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知识。

  3、建立和谐创新的教育过程。要让学生喜爱,至少是乐意接受学校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的学生视上课为完成任务,应付考勤;教师台上自顾自讲,缺乏激情没有新意,学生做自己的事甚至玩游戏,考试前突击或者想办法作弊,大学存在的这种现象不在少数。所以,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的优劣至关重要。大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效应,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使教育过程充满发现、探求新知的和谐氛围;优化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学科之间应合理布局,在人文学科中要结合科学知识,在理工学科中要渗透人文知识。

  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大学要担当起这一责任。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自岗位上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他们会面临复杂的环境、艰巨的任务,碰到障碍和挫折,这都要依赖于他们高质量的情商、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去披荆斩棘、开辟未来。如果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完成高质量的情商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历练,构建其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就能为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学生情商培养与就业质量的提升论文

2.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论文

4.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5.强化意识提升素质高二班级工作总结

6.CCU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7.社会行为素质的培养论文

8.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2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