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下面主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策略。1、科学分组与传统分组中以成绩高低作为分组依据不同,科学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个性心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另外,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一般4-6人最好。因为小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小组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直接最好能够做到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以达到充分合作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应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重新组建学习小组,让同学间的交流更广泛。2、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中学生是否具备合作精神决定了合作学习小组能否顺利进行,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多想,以此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合作的力量。3、教师担当好自己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教师应充分掌握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引导,尽量避免干扰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还应综合学生的各种观点,以期达到共识。例如,七年级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先为每组布置了如下任务:第一步:解4个一元一次方程:(1)x524,(2)4x2x8,(3)263x,(4)4x8;第二步:试着解4个一元一次不等式:(1)x524,(2)4x2x8,(3)263x,(4)4x8;我首先让每组各出一人将第一步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因为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大家很快的将答案写了出来,分别是:(1)-29,(2)4,(3)9,(4)-2;到了第二组时,有小组成员提问说,能否将不等式中的不等号当作等式中的等号来对待呢?我回答说:“大家试试看。”于是各个小组继续进行讨论、计算。一段时间后,大家纷纷表示已经得出了答案。我依旧让每组出一个代表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分别是:(1)x29,(2)x4,(3)x9,(4)x2。这时,我提议让同学找一个符合他们答案的数代入不等式自己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我发现一组将第(4)小题的x2写成了x2。这时我指出了大家的错误并在黑板上写出了正确的解题过程,并指出这类题的特殊性。这样,通过我的引导、点拨,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能够取得理想成效还需师生共同努力。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以“选择性”和“个性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大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等问题相当普遍。若想彻底扭转这样的事态,则必须构建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从而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了如何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便在其他学科实行推广活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标准,分为若干个小组,以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结合教学资源,利用适宜条件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1.提升学生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位成员都具有固定的分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相应的作用,这就使得学生们学习目标更明确,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其主动性也就更强。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站在小组的角度上,可以通过与成员的交流,增进感情,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站在个人角度上,组内各个成员间展开公平竞争,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3.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遇到对于较为艰难和复杂的问题时,一位同学的力量难免势单力薄,老师依次进行一对一讲解就可能导致很多宝贵学习时间的浪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集体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可以很容易地攻破难关,而各组中能力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对处于劣势的同学伸出援手,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方法

  1.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在对于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上,教师不可盲目地随机选择,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考标准,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组织能力、接受能力等。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不易过多,以7名左右为宜。小组与小组间的平均分差异也不宜过大,尽量保证每组都具备一名成绩较为优异,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以此带动能力偏弱的同学共同进步。2.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向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判断准确的思考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对有多种求解方式题目的讲解上,若教师依次将其罗列在黑板上,不仅效率低下,学生也不易接受。对此,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对于方程(x+1)(x+2)(x+3)(x+4)-8=0的解,常见的解题方法为将其变形为以x^2+5x+4为底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将其变形为以x^2+5x+6或者x^2+5x为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进行求解。思路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求解过程要让学生在组内经过讨论后完成。在这道题目的讲解结束后,给予学生其他类似题目,让他们在各自独立解题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互补。这样不仅转变了刻板呆滞的教学方式,还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3.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而数学的理论知识也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打破空间限制,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情感带动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上,需要教师善于联系实际。例如,在统计和概率一章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实地考察的任务。首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实践题目,如一小时内经过校门口的汽车数量、学校小卖部一小时内的客流量、本年级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等,接着让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配任务,自主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在增进了同学间感情的同时,还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和与人沟通的能力。4.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们产生学习动力的来源。而由于一部分教师观念僵化,不懂变通,仍然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可他上走神、分心,教学效率也就无法提升。因此,设计富有趣味性教学环节就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七巧板拼图的游戏,将两套七巧板给予每组同学,让他们通过与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利用工具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其中最富有想象力、各个板块利用率最高的一组可获得奖励。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4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