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和评价,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白自己的素质、特点、能力、兴趣和爱好,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并依此做出对职业的选择和规划。有些大学生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较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团队精神较差、独立性不高等问题。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但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甚至不能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热情,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仍然留恋大城市,追求铁饭碗,非国有单位不去,非国家干部不可,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些毕业生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择业时只盯着“大机关、大城市和富裕地区”,不愿到基层单位、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过分计较眼前的得失和待遇。许多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毕业生要求工作条件舒适,稍艰苦的工作不愿意做,只要出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立刻跳槽,缺少起码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公德,使单位受到较大的损失,以至不敢录用应届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呼吁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强化普通劳动者意识。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就业指导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必须转变就业指导只是毕业年级事情的观念,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为大学生进行测评,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二年级,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的要求,明确以后的求职方向;三年级,提供实习、社会实践和培训机会,并开设一些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四年级,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等。当然,这仅仅是大学四年在内容上一个总体的大略的划分和各阶段的侧重。各阶段内容上的联系和交叉是肯定的。让学生一入学就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四年的学习和指导,使学生能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技能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二)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有限,理解也不尽全面,在走向社会之际,极易出现诸如心理失衡、定位失当、期望值不切实际等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及时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并且在指导的内容上力求做到完备周到。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要坚持就业导向,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要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指导形式,除了高校常用的讲座、授课等形式外,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非常重要。特别是改革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加强:在校期问社会实践的力度,抓住通过就业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态这一关键,重视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专业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建立队伍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及其职能已从单纯地管理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这就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很难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同时这支专门队伍要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加强调查研究,保持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切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前瞻性更强,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效果,提高就业率。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党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必需的,同时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把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还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四)建立网络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市际、省(自治区、直辖市)际,乃至国家间的毕业生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成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络体系以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资料库;以统一网站作为媒介,为雇佣双方提供信息服务,让毕业生通过网络,便利地查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与流通速度,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高度“透明”地交流。同时,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预测,委派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定期发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就业环境的预测。为高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对就业政策加以调整,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毕业生创造公平、合理、鼓励竞争的就业环境。  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而该活动又不断地推动着理论的反思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从长远发展地高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近几年来,经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的推动和高校的努力,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方法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深入的同时,对就业指导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之不足,则严重的制约着其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水平的提高,这就迫切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浅谈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研究论文

2.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体系的构建论文

3.试析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论文

4.浅谈大一新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论文

5.浅谈大学数学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论文

6.浅谈用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7.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议论文

8.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原则探析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0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