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职业教育高本衔接的研究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做好高本衔接的对策

  (一)积极做好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落实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职业教育从低到高的有效衔接。当前,国家已出台了不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但政策的具体落实还需要省市积极出台相关办法,为高本有效衔接开绿灯。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主体是中职和高职,高职学生的上升通道狭窄。要做好高本衔接,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可扩大高本衔接的招生规模,如应用型本科学校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给出较大的比例给高职学校,给高职学生更多的学历上升机会。此外,政府还可出台具体操作措施,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密切高本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鼓励高职学校与本科学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构建区域职教集团,在区域职教集团内有效开展高本衔接

  职教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特别是地方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是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长期以来,高职、本科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在当前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的背景下,要求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打破界限,在区域职教集团内合作开展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可由政策牵头,吸纳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企业共同组建区域职教集团,在集团框架内积极开展合作,扎实开展中高本衔接的问题,深入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转化为对高职学生和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从而构建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针对区域内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接产业进行专业设置,形成产业导向型的高本衔接职业教育贯通体系。建立区域职教集团运作机制,在区域职教集团内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三)科学设计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

  可借鉴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制度,尤其是课程衔接制度,如德国的核心阶梯式综合课程衔接法、英国的教学单元衔接制度、澳大利亚的教学内容“培训包”资格证书制度、美国的综合课程教学大纲衔接法及法国的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等,这些国家都通过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实现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在具体实施上,可由高职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共同成立高本衔接的专业实施团队,按照“社会需求调研—职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点提炼—人才层次划分—高本人才培养界定—学习内容归纳”的六步开发模式搭建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调研企业从事专业相关岗位从低到高的岗位需求,进行典型岗位职业活动与能力结构分析,科学设计高本两个阶段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系统设计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设计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既避免知识的重复,又兼顾课程的深化和拓展。如高职阶段可采取金字塔形的课程体系,宽基础。应用型本科阶段采取“倒三角”型的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阶段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与深化。如可以采取“3+2”“2+1+1”的模式来设计“高本衔接一体化”课程。其中“3+2”模式,是高职阶段3年,本科阶段2年;“2+1+1”模式是高职阶段2年,本科阶段1年,在企业实践1年。

  (四)建立高本衔接的考核招生制度

  省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放宽应用型本科学校对高职学生的招生渠道,建立常规的向高职学生录取的招生制度,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上升的畅通渠道,实现高本的良好衔接。在招生选拔方面改革传统的以理论文化考试为主的考试选拔方式,具体的招生模式可借鉴当前中高衔接的方式,如采取自主招生,通过文化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应用型本科学校自主决定招生考核的方法,选拔高职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学校学习。或者是采取保送方式,对获得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秀的高职学生推荐入读应用型本科学校。可以在高职学生的第四个学期末进行学生分流、转段升级考核,对于选拔上应用型本科学校的高职学生,可不参加顶岗实习,而是参加由高职学校安排的本科阶段衔接课程的学习。此外,还可考虑高本学习的“学分银行”制度,使高职和本科阶段的学生可以实现学分互认或学分转换,高职学生在应用型本科学校免修部分高职阶段已学过的课程学分。

  (五)共享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职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构建

  由于各校拥有自身的资源和积累,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校企合作基地。高本衔接的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可共享共建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按企业人才需求的不同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可设在企业,也可以设在高职学校或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也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场所,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构建,打破企业能工巧匠与学校专业教师的界线,人才通用,制订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企业技术能手到学校兼课的办法。高本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建立,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实施。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在中高衔接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拓展高本衔接的空间,为将来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历架构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瑞敏,周建辉.职教集团化办学下的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5-8.

  [2]忽杰.我国中—高—本衔接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8-70.

  [3]刘晓红,曾文良,马炎坤,王景智.高职本科“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93-96.

  [4]王瑞敏,周建辉.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12-117.

  [5]李慧敏,井大军.构建“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6.

【职业教育高本衔接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的研究论文

2.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的研究与思考论文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

4.职业教育师德论文

5.中高职衔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的论文

6.冀商与职业教育论文

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的研究论文

8.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吸引力提升的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0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