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国家社会资本及其功效论文(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社会信任系统

  社会转型期,法制的不健全让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得逞,造成了不好的连锁效应,以致使诚信与信任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诚信与信任问题在经济领域比较突出,但并不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存在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国家社会资本重要内容的诚信与信任既体现为建立在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存在物,也体现为基于道德和习俗之上的文化规范。笔者在此统称为一种社会信任系统。它可分为普遍主义取向的制度信任系统和特殊主义取向的人际信任系统。社会信任系统基于国家法制体系和道德习俗之上,维护和实现社会普遍有效的责任信用体系。与社会信任体系相对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在个人人格道德基础之上。社会信任系统建立在传统人伦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体系基础之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支持和制约体系。这种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国家共同体的凝聚力和人们的价值认同感。

  信任是社会资本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信任系统的两种类别中,社会以何种类别的信任系统为主导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绩效和发展模式与道路的选择。美国学者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会美德和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就提出建立在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文化机制之上的信任程度构成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一个国家的信任度高低又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进而影响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x]。在该书中,福山首次从国家的高度提出信任是国家经济增长是重要因素之一。他实际上是在指出普遍主义的社会信任系统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信任系统不完善或者说信任结构缺失的后果是全方位的,将导致整个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的运行和维持变得艰难。而具体对于经济领域来说包括交易成本的增大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国外不少研究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韦伯认为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之上[xi]。也就是说他认为中国人的信任属于特殊主义的信任。我国许多家族企业规模难以扩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意义上的普遍主义信任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信任在现代社会中显得不可或缺在于讲求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人要求节省交易费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是整个社会内部交易费用的降低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经济的繁荣。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模式。现实社会总有人想从事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获得额外或更多的利益。但信任的确不可缺乏,它是一种形成社会凝聚力量的东西。人们之间的关系最终需要依靠信任来调整或协调——不论是制度性信任还是人际信任。只不过在现代社会要建立普遍可靠的社会信任系统离不开健全的法制体系和合理有效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民主制度和文化体制等)。

  针对中国社会内部出现某些社会行为、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衡、紊乱和无序现象,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所必须支付的“制序变迁”的成本[xii]。执这种代价论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而对于失范行为者而言,到底是社会迫使他们这样做,还是他们自己“理性选择”这样去做呢?假若是前种情况,那么韦森的解释便显得比较无力了。如果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进程向深层的推进实际上意味着像韦伯所认为的那样整个社会会更加合理化的话。那么诚信与信任机制也应逐步走向合理化,目前的问题只能算作是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交锋产生真空的结果,而不能归结于“经济改革的代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为重建诚信与信任系统作一些努力了。英国法学家艾伦(Allen)曾指出,随着法律规则的指定变得越来越明确,而且为立法和执法建立了精干的机构,习俗的有效范围也就随之缩小了[xiii]。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我们应该倡导一个有较少法律干涉的人际信任环境,而未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整个社会秩序内部的制度化必将遍及到现在或以前习俗和惯例就可以维系正常活动秩序的领域。在公共生活中,制度信任逐步取代人际信任成为社会的主要信任模式是中国现代化推进的必然结果,而与中国在此方面社会资本存量无关。普遍主义的制度信任系统在总体上是一种选择性适应和演化的产物。人际信任在现代社会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是工业化的代价,我们已不得不尽快建立和完善制度信任系统。因为现代社会的成员异质性越来越高,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与生活方式使得人际互动或共同经验这样的信任基础越来越薄弱,这样信任不得不求助于制度和契约来约束。但在人文重建中将人际信任列为重要内容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社会资本是一种广大范围内的共享物和规范、建构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丰富国家社会资本的好处在于其更有利于国家权威和利益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维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对于我国而言,国家社会资本就是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国家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对于走出理性选择范式的解释困惑、重新认识国家和社会共同体与人的社会需求的价值、恢复国内人本主义精神研究有重大意义。对非制度性权威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和探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础。前面已指出,国家社会资本具有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本文只探讨了其中的三个主要方面,其它内容和形式以及可能存在的负面功效有待今后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正如周红云所说,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还刚刚起步,但这也为中国学者利用社会资本分析框架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留下了很大的空间[xiv]。

【论国家社会资本及其功效论文】相关文章:

1.功效造句及其近义词造句

2.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研究论文

3.社会学视野下毕摩社会资本简述论文

4.论演讲的心理功效论文

5.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

6.浅谈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分层培养机制的构建论文

7.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论文

8.农业科技园区社会资本的融资模式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6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