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体育教学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体育教学文化品性的培育

  1.体育教学目标:注入文化品性

  体育教学目标规定着发展方向和最终要达成的教育培养取向,是体育教学运行的“牛鼻子”。而体育教学要完成文化品性的注入与养成,必须要全面修订、更新教学目标体系,要将文化品性作为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之一,将体育的各文化元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完整地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使文化实践成为体育教学的常态,有利于彰显体育教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文化价值。

  2.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多元文化

  要将体育的多元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要从社会现实与生活旨趣出发,建构体现文化要点的内容体系和教学形式:一是体育教学内容要输入学生生活世界。教育者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比较强的体育文化资源,研究学生对体育活动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创造或借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兴趣能引起共鸣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并能够在参与中收获文化感知;二是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差异性,学生对于体育追求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取向是有着较大差别的,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体育的快乐与享受,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三是体育教学内容要多样性,体育教学并非是完全的以身体活动作为全部的教学内容,亦可穿插介绍讲解一些体育常识、体育故事、体育人物等内容,甚或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展现体育医学、体育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形式,也能够增长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

  3.体育教学过程:拓展交互空间

  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转换,即要从传统具备单纯工具性课程转向兼备文化培养的复合型课程,表明其必须要从过去封闭式、单向度的直线性课程,转向主客体互动、动态式调整和注重文化培养的课程。[3]而这种转换更多地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其一,体育教学主客体要充分互动,要抛弃过去教师完全主导教学过程,以活动式或项目式的教学活动为主线,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应该是师生充分商讨,双方以协商、合作、对话、交流、碰撞的方式共同来确定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双方能够相对以平等、自由的姿态来完成教学活动;其二,体育教学互动要实现精神升华,体育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技术、技能的训练场,在完成相应运动知识与运动技巧教学内容的同时,双方还要探讨体育精神、体育情感,在充分互动过程中实现彼此精神上的体验与升华;其三,体育教学时空要纵横延伸,体育教学的信息传达过去仅仅局限于课堂,要促进体育教学文化的渗入,就要逐渐打破这一时空局限,创设更多的体育教学课外实践及教学时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自我锻炼的方式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将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体育观感与实践中。

  4.体育教学评价:体现科学人性

  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异于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取向的特殊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价被同化为普通课程,过于追求标准化评价、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习惯养成、情感体验、课堂态度等缺乏足够的介入。[4]要促进文化表征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实行多元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一是树立文化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理念决定着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评价理论要突破传统观念,将教学功能定位于强身健体与文化自觉生成的综合体,更加注重体育文化要素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渗透程度与效度;

  二是拓展评价内容,更加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文化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文化,注重弘扬体育精神,增强体育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全面、和谐的体育教学认知;

  三是更新评价手段,体育教学评价要在以科学性和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等,综合运用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专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构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白冰.论体育运动与美学艺术的关系[J].少林与太极,2011(11).

  [2]马卫平.体育与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3]王莹.高校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王丽娜.高校体育教学中“文化呈现”的理性审视和现代重塑[J].运动,2012(4).

【大学体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体育激励教学论文推荐

2.大学体育游戏实践教学论文

3.大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4.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5.体育学教学论文

6.有关体育教学论文

7.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8.中专体育教学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96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