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小学语文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打破教学常规,体验识字快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补充和选择,并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童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开展“我与生字交朋友”活动: (1)叫朋友“名字”。学生用两种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会学、会认的生字,通读课文时强调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们读起书来,认起字来特别用心。 (2)记朋友“相貌”。认错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与生字交朋友了,当然要记住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于是学生就想方设法记住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这些生字产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样待他们,不仅记得住,而且画得准(书写准确)。 (3)看朋友“做事”。一个个生字孤立地看,只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而融入课文这个“大家庭”,就充满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讨论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义。如教学《识字4》,当学生了解了整篇韵文后,让他们戴上与昆虫有关的图或词的卡片,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游戏,找到一个伙伴;接着再找另一个伙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将枯燥的复习寓于快乐而又紧张的比赛中,再次让学生将所学词语与相应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设计“小组合作做贺卡”的活动,请同学把刚才游戏的卡片取下来,贴在已经准备好的贺卡上,还可以画上其它东西装饰一下,要把图和词贴准确,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贴、动手画、动手剪,大家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在教学中,我利用归类识字中认识同族字的特点,尝试着打破常规,让学生根据词语,运用规律,自己研究归纳出生字。如教第三册的“识字8”时,我们首先教给学生基本字“包”,让学生掌握音、形、义。再让学生找出带有“包”的熟字“跑”,做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跑”是用两部分合起来表示的,“足字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包”与读音差不多。接着出示新词:花( )、水( )、火( )、吃( )。学生借助声旁“包”字,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自己试着创造出这几个生字。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创造的字,并说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归类识字课的一般做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运用规律识字,把学生当做探索知识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活动,其意义已超过了识字教学本身,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五、鼓励“走出”课本,拓宽识字道路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上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冲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打出的字幕……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他们不断地看,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学生在学会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后,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自己读懂故事书。像这样的识字我大力支持,并在班里创造识字角,把课外习得的字写在识字角里。让学生自己建立识字本,用粘贴、图画等形式把习得的字放进识字本里。

  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做法,学生既有识字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有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方法,学生等于插上了翅膀,成为识字的主人,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展翅飞翔。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1.语文论文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2.关于学识字的语文论文

3.小学生识字课件

4.让孩子成为识字的主人论文

5.小学生语文论文

6.小学生《识字》教学设计

7.中学生语文论文

8.低年级识字教学法的语文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96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