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走出西方重建基础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 音乐教育应该关注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纯粹美学”为基础的审美的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影响很大。在“审美”的音乐教育观影响下,音乐很可能被划分为“美”与“不美”或“好”与“不好”的简单的价值判断。而“审美”仅仅是音乐“生活体验”或“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它与生活体验和生活世界不是截然分离的。音乐的起源和存在不是由于“审美”的缘故,而是以人的起源和存在为依托,人首先是存在于文化中,音乐也是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存在。因此,“审美”只是由于人和文化的存在而存在,它只是伴随人与文化存在的一部分,从人类文化整体的意义上讲,“审美”不能作为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的音乐教育观是有局限性的,它体现的是受“西方文化中心论”影响的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系,如果我们把“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这种音乐概念体系的西化将导致我们文化灵魂的西化,这将是中国文化的悲剧,我们的音乐教育将没有现在甚至失去未来。当代哲学与文化理论已对这种审美的音乐教育观念进行了解构,解构不是完全彻底的否定,而是一种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音乐是因文化不同、社会属性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异的,音乐可以是一种表达、一种精神,也可以是一种工具。“音乐是什么”不应该有一个普遍有效的标准答案。

  面对“文化中的音乐”这一观念,音乐人类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认识音乐世界的文化模式,即从音乐的观念、社会组织、曲库、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或围度来认识理解音乐和进行音乐教育。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文化中关于“音乐”的概念。关于音乐的概念理解,是探索一种音乐体系的基础,这些音乐概念预示着所有人的音乐行为,没有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就不会有对这些音乐真正的理解。正如印度音乐家香卡曾说:“要理解印度的音乐就必须学习和了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印度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若不研习我们的传统和文化,那么他所演奏的印度音乐也是不真诚或虚伪的。”其次,我们应该看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今天,受“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消亡的威胁。世界万物、人类都存在个体差异,文化也具有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往往是独有的价值特征,正是由于这种个体差异才使世界万物、人、文化显得丰富多彩。音乐人类学关注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认为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却平等的音乐体系,所有音乐都存在于它的文化背景中,不同音乐文化具有同样的表现和交流的作用,具有同等的价值。音乐文化多样性不仅能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而且每种文化都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结果,每消失一种文化,人类就消失一种观察、思考、感觉的方式,同时消失的是一种适应于地球某一区域的生活方式。尊重音乐文化多样性,也是保证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在当今这个全球互联网络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跨文化的音乐交流能增进全球人类相互了解、减少误解,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对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和交流能力提升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而音乐作为增进沟通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音乐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培养具备世界观点和世界胸怀的中国人的一条途径。同时,作为跨文化对话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往往是由于对“他者”文化的误读而产生的。在跨文化交流中,首先是文化理解。人类学家哈维兰曾说过:“当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区,在这个社区中,所有的人都互相依赖;所以,生活于世界某一地区的人们的所作所为往往对生活于其他地区的人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人类相互之间都有这种依赖性,而且在技术上都有能力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因此,了解‘别人’成为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人类学对当代生活所做的贡献是理解其他民族并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其他民族,而这正是我们生活于当今世界所必需的基本态度。音乐人类学所强调的文化差异性、多样性、文化平等为音乐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其次是文化对话。对话也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通过对话又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真正的对话必须走出自己的思维框架,进入“他者”文化的思维框架,从“他者”的逻辑观点出发来进行交流。这点对跨文化交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在我们肯定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价值的前提下,跨文化音乐对话才可能发生,音乐体系及音乐体制的差异性、音乐文化理解或阐释的独立性便可凸现出来。如果不承认差异,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与西方的音乐教育成为同者,同者既无对话的必要,也缺少对话的可能。然而,我们作为对话的主体,如果屈从西方音乐普遍性的主张,真正的中西方音乐对话就不可能发生。

结语

  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大多仍然以欧洲音乐体系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西方之外的音乐文化的价值,音乐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理解世界范围内和不同语境下的音乐,这将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音乐,同时理解世界其他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在未来的学科理论和学术研究将是建立在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全球多元文化视野中面对人类的未来。

【走出西方重建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1.西方乃至国际理论的论文

2.走出烦恼议论文

3.走出互动教学的误区论文

4.走出减负的误区论文

5.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论文

6.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论文

7.重建圆明园-议论文作文

8.基础工程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0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