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心灵背景映照下的习作教学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丰富心灵文化,为心灵背景充实深刻的内涵

  文化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心灵背景的建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习作主体所拥有的丰富的学识、纯真的情感、鲜明的性格、健康的人性都能积淀成主体的心灵文化。没有丰富的心灵文化,心灵背景必将内容单一、肤浅,缺少深刻的内涵。

  1.开展广泛阅读

  博览群书,自然是所有教师和家长都极为推崇的。但是,仅仅关注文学书,还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先生就曾谆谆教导:“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因为先前的文学青年“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 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等等方面的书籍,并非无足重轻,它们不但可以拓展知识面,而且它们也可以直接进入习作题材,是作文的直接材料。更重要 的是:广阔的知识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唤醒学生更多的潜能。如果有可能,还应该阅读一些浅显的儿童哲学著作。因为哲学为儿童提供了看世界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博览群书需要教师去推动。教师可以做的是,首先是设计书目。教师应该在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书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儿童的阅读设计书单序列,规定各年级必看的书目和推荐的书目。其次是辅导阅读。教师选定重点书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辅导,并用读书笔记、读书测试、读书演讲、读书征文等方式,催生阅读成果,推动阅读活动的持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活动,陶冶了儿童的情感,增长了儿童的智慧,滋润了儿童的精神。所以林海音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培养高尚情趣

  一个心灵丰盈的人,其必定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课业负担普遍较重的今天,学生的生活空间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逼仄。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趣,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小而言之、近而言之是为习作,大而言之、远而言之是为人生。教师必须树立“大作文辅导”的观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他们的高尚情趣,让他们有时间、有兴趣参与书斋之外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活动,提高艺术素养,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磨练意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实习,参加志愿者活动,参与慈善活动。鼓励学生外出旅游、考察。教师自己可以组织培训、搭建舞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也应大力鼓励家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成立“家长活动共同体”,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制各项活动。培养了高尚的生活情趣,自然远离了低级的、庸俗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起来、立体起来,学生的心灵文化才会丰富起来。

  3.鼓励独立思考

  人,是个性的人。优秀的思维品质需要人自由思考,特立独行。儿童看待世界有自己的角度,思考世界也有自己的方式。锻炼儿童优秀的思维品质,既要尊重儿童天性,发挥儿童的创造性,保护儿童的稚气之美、率真之美,又要适度引导、启发,防止儿童因稚嫩而无法思考、偏激思考,从而不会思考、人云亦云。锻炼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师有两方面可以做,一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鼓励儿童独创性的理解,甚至“误读”文本;二是习作教学,鼓励独立思考,发表另类意见。如有学生在阅读《我的舞台》时,就提出课文有点流水账,没有重点,泛泛而论,读完之后浮光掠影。这是对书本挑刺的可贵尝试,教师不但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还进一步指出:“不要迷信书,书上有很多缺点和错误,在以后的阅读中,还要继续挑刺。”这样一来,学生就开始了审视文本,在习作中,也会发表大胆言论。这个例子虽然只说明了思维的批判性品质,但是锻炼其他的思维品质也是同一道理。只有学生锻炼了优秀的思维品质,才能成就“本我”,走向“超我”。

三、优化语言环境,为心灵背景拓展深远的空间

  语言,就是精神世界,就是存在之家。郑敏在《语言观念必须改革》中指出:“语言是意识、思维、心理、情感、人格的形成者,语言并非人的驯服工具,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与自己的框架,语言包括逻辑,而不受逻辑的局限。”也就是说,人的一切,都是语言造就的,没有了语言,也就没有了人,也没有了世界,所谓“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学生正在阅读的书刊的书面语言环境、学生日常生活所处的口头语言环境,还包括班集体对各种语言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使用习惯。优化语言环境,就是让现实的语言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走进语言的精神家园,拓展心灵背景深远的空间。

  1.美化阅读语境

  语言,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为了美化阅读语境,增强语言的影响力,在一定的时间单位里,可以集中某个主题的语言,进行鉴赏、体验和运用。教师提供适量的经过整理的相关主题的语言材料,以量的累积实现质的突破。一个主题,一次突破。多个主题,多次突破。时间集中,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力量强大。这样的积累,就可以凝重和升腾学生对语言的美感,从而为心灵背景的拓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主题”,可以是“月亮”之类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是言语风格、思想感情、写作体式等。再以“梧桐印象”系列作文为例,经过对梧桐两年的观察、体验和对话,梧桐已经在学生眼中穿上了情感的外衣,但骨子里还只是一种普通的树木。那么,六年级的“梧桐印象”,该怎样突破呢?专题积累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师生共同选编了《诗经》、宋词、古今散文等含有“梧桐”意象的作品,学生从中认识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梧桐世界,对梧桐有了深切的了悟,理解了它与人性的精致细密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的心灵背景焕发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因此,学生习作中的梧桐,已经完成了从“植物梧桐”,向人文化的、情感化的“个性梧桐”的蝶变。

  2.净化听觉语境

  学生的语言环境,还有一个是听觉语境。学生的口语、教师的口语,以及视听媒体的声音,都是听觉语境的构成要素。听觉语境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听觉语境由于处在无序状态,很容易被污染,所以,净化听觉语境,也是影响心灵背景的重要举措。在净化听觉语境中,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口语能够文质彬彬,富有感染力。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无论是课堂上的讲述,还是日常的沟通,教师都应该尽量做到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表现自己深刻的内涵。其次,还必须净化学生的口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十分密集,一些“时尚”的语言很容易在学生当中流行开来。教师要注意学生背后使用的第二套隐蔽语言,要特别注意消除网络中消极语言的影响。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朗诵、演讲、辩论、述说等活动,让美的语言占领学生的生活,占领学生的嘴巴和耳朵,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灵。再次,教师还应该取得家长的支持,对学生在家里收看的电视节目进行语言的筛选,让优秀的影视节目的语言,进驻学生的环境。家长自身也应该积极挖掘优秀的乡土语言,滋养学生的心灵。

  3.优化表达语境

  表达的语境,是优化语言环境的瓶颈。必须创设自由、宽容的表达语境,崇尚创意表达。创意表达,需要新的题材、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形式、新的语言等。丰满、广阔的心灵背景,是创意表达的前提。不同的心灵背景,决定了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决定了感悟生活的结果,最终也决定了习作的内容和言语方式。而创意表达,同样反过来为学生的心灵背景拓展空间。因为创意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新的心灵背景重构的过程。创意表达需要在原有的心灵背景上产生,同时又要完善原有的心灵背景,甚至消解原有的心灵背景。创意表达本身会带来新的生活感悟、新的价值判断、新的情感体验,也会带来新的言语材料、新的言语方式。而且,创意表达本身,也是一个新的生活经历。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创意表达,不断地求新、探索,进一步拓展了心灵背景的空间。为了让创意表达成为个体的习惯、准则和追求,进而成为集体的习惯、准则和追求,习作训练中鼓励学生旧文新写、同文异写,特别是在高年级段,尝试多文体习作。只要学生愿意尝试的,都予以鼓励。同时,在作文评改中,也鼓励与众不同的习作,留下创意表达的美好回忆,沉淀美好感受。如“梧桐印象”的系列作文,学生写过诗歌,也写过童话,写过抒情散文,也写过叙事散文。在最后的总结性习作中,有同学还用了调查报告的形式。最后编印了《印象梧桐》的班级习作,并配上了梧桐的有关照片,也配上了同学们在这个系列活动中的照片。

  习作训练不是好词好句的搭积木游戏,而是一次人格的修炼、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语言的“道说”。它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等心灵背景的建构。如果我们的习作教学,能够高屋建瓴,开阔视野,指向学生的心灵背景,那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习作训练中,也会学着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孕育主体人格意识,丰厚文化底蕴,建构心灵背景。有了心灵背景的映照,具备了主体人格意识的学生才能在习作中摈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成就本真作文,赢得作文与人格的共同成长。参考文献:

  1.程文超。深入理解语言。文学评论。[J]

  2.马正平。当代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

  5.邱熵。感受个性激扬文字[M].福建省泉州市

  6.邓敏。解析中学课本古诗文中的“梧桐”意象[J]

  7.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商务印书馆

【心灵背景映照下的习作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2.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4.态度映照人生作文

5.月下的心灵涟漪作文400字

6.映照怎么造句

7.现实映照散文

8.阳光下的背景初中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6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