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需求分析下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改革的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需求分析视角下的ESP教学改革建议

  (一)教学思维革新———英语教学与职业指导并举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活动长期按照国家教育部发放的课本来进行,整体的教学进度也是按部就班的开展的,英语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公共英语教师来说是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厘清并且落实的,因而公共英语教学活动目标不明显,导致各项教学活动失衡。而ESP教学活动的未来,是要和职业指导活动联系在一起,将英语作为职业指导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加以宣传,让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深入到学生脑海当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易于接受。具体说来,就是要从职业指导活动作为切入点,在其中向学生阐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目标,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使ESP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立足点,并贴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教学内容重构———适用型教学内容比重增强

  教学内容的转变,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变革的重要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个方面。惯常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导,重视生活英语、日常交际用语的教学,然而与职业结合得并不紧密,学生即便公共英语学习得再好,也未必能够应付未来的职业需求。而未来的ESP教学内容,在遵从国家提供的通用课本的同时,可以进行学习内容的裁剪,未必需要全然按照课本进行教学,对于与学生专业无关的、无关紧要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舍弃。学校可以根据职业的要求编辑校本教材,或将职业英语教育代入到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当中来,增强教学内容中适用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转变———实习演练过程中进行学习

  与前两者相符合的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既然ESP英语教学活动是要面向学生的终身职业需求,那么就要努力提供职业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演练,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与未来工作相关联的学习内容,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明确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认识,培养起英语教学终生学习的态度。学校应当给予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的训练机会,让学生通过成为国际会议、专业论坛志愿者的方式或其他方式现场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学习、使用,学生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习得大量英语专业语汇、口语素材,并且身临其境之后容易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动力,对于其掌握学习方法、实现终身学习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教学评价转变———实景演练下的有效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以考试的方式进行呈现,然而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则要以实景演练教育教学体系的专业性、职业性,也会反过来促使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所谓的实景演练,可以是在ESP教学结束之后将学生融入到一个职业环境当中去,随机进行口语、对话、作文方面的测试,考量其英语能力进行分数判定;同时,也可以将专业人士(职场人士)代入到评价人员的队伍当中来,以他们专业的眼光和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评判。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院校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向ESP转变过程当中,教学评价也必须进行改革。

  (五)提高师资力量———引入企业、社会教师开展相应教学活动

  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最终还是要靠社会和企业来鉴定。而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内部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难免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引进企业教师和社会教师到师资队伍中来,提升教学队伍的水平。企业、社会的教师,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需求有着较为明确的理解,他们对于应当学习什么和职业当中需要什么了解得较为深入,并且能够将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ESP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动态平衡。在高校当中,高校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也要向企业、社会教师汲取养分,进行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内部教师的联系,了解目前职业对于大学生英语需求的最新动向,逐步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同时要加强英语教学组的社会洞察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才能够将职业化的教育更好地与大学ESP教学进行融合。

结语

  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的一门主要课程,承担着培养“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任务。ESP是近几年大英教改浪潮的新兴亮点,符合让英语回归应用本质的定位。ESP特色教学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切实提炼的方式展开,则显得更为有效。需求分析视角下的ESP教学模式使得大学英语这一公共性质的教学课程在面对不同专业教学的活动中能够呈现出专业化、特色化、针对性的教学特点并且达到相应的教学成效,更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外语能力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2]Hu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3]夏纪梅,孔宪煇.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

  [4]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20-23.

  [5]覃新宇.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0,(24):140-142.

  [6]王红.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52-54.

  [7]刘小杏,韩静.基于就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33-36.

  [8]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9]单胜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2012.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9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