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统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统计学》教学存在统计学普遍认可度不高、课堂教学缺乏案例分析、学生学习有难度等现实问题,使得《统计学》教学效果不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教师、学生和统计学课程本身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1.社会认可度不高

  虽然统计学能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但就目前而言,整个社会对统计学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首先,统计以前主要为宏观服务,与社会大众关系不大,尽管现在统计公开度大大提高,但要改变一个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统计学学科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职业范畴与之相匹配,不像诸如会计学、土木工程、交通设计等这些专业,都有一个特定的职业范畴与之相匹配。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可以从事与数据分析类相关的工作,这一方面增加了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专业数据分析类工作的需求量并不大,使得本专业学生大部分跨领域就业。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统计地位日益提高,但其社会认可度仍不高。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教师

  教学方式单一。《统计学》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照本宣科,主要介绍课本的基本知识,较少地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参与性不高,使得课堂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实践教学教师。统计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性较强,这对统计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及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统计学教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他们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但缺乏统计学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就概念解释概念”,不能联系实际问题或自身工作经验,对统计学基本概念进行生动地阐述,这样也就不能满足多样化教学的需求。

  3.学生不重视统计学学习,主动学习性差

  非统计学专业学生不重视统计学的学习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误解,认为统计学的实用性不高,所以不愿意在统计学学习上花费精力;二是统计学只是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而非专业课程,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更感兴趣;三是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学习仅仅侧重于统计方法的掌握,而不重视统计理论学习,容易产生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

  4.统计学学科内容枯燥,概念抽象复杂

  统计学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也是《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主要源于统计学内容枯燥,基本概念抽象复杂难懂,教师要将既枯燥又抽象复杂的知识绘声绘色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充分的理解统计知识背后的真正含义,以便更好地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科特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学内容涉及到概率论、数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这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再次,统计学学科课时设置较少,而统计学学科内容较多,若干内容涉及计算机操作,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学好统计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学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课程逻辑性较强,从理论到公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其掌握难度较大;同时随着统计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高校开设统计学课程的专业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学基础较薄弱的文科学生,这种从理论到公式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要掌握其原理,并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难度较大,如果能有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引入统计专业术语和方法,就会大大降低学生掌握统计学的难度。可见,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呼之欲出。

【《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2.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建议论文

3.关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4.课程改革论文

5.当前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成果论文

6.城市林业课程改革论文

7.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8.关于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及探索的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9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