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诚信的大学思修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然而,诚信意识缺失不仅仅发生在大学生上,近年来,知名院士教授涉嫌论文、设计抄袭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如前些年的“浙大贺海波论文事件”,浙大副教授贺海波涉及的9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还有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石元伍抄袭学生设计获有国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浙大经院副院长汪炜博士论文抄袭门,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院士“过度引用”他人论文2800字等等。

  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的:“高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而老师教授的言传身教在建设良好生活学习氛围中无疑占有很高的地位。倘若作为教理育人的一线导师教授都“带头”抄袭剽窃,我们又怎能期望所培养出的大学生“一尘不染”,中国的未来又何谈光明与希望呢?

  又如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所言:“学校之中,惟以德成事”,“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可见道德教化实乃学校教育的重心,而在道德教化中,诚信教育又居主体地位。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需要继承和发扬重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所以我想,加快建立高校学术道德规范与诚信监督体系是十分迫切的。

  为什么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改善,学术道德缺日益沦丧呢?毫无疑问,其松散、漏洞百出的学术监督体系难辞其咎。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就是现在制度所规定的犯罪成本不足以让大家谨慎小心,从而放弃违反诚信的可能。监督学术违信的工作难度重重,很多人学术违信后未能被及时发现,学术违信的风险不足以让大家战胜违信所带来的丰厚收益的诱惑。如《当代大学生失信惩戒制度研究》中所说,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人作为“理性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道德规范或法律所设计的守信收益大于失信收益,并且有在未来获得某种收益的可能性时,他就会在日常行为中关注自己的诚信表现4。所以我们应该完善高校失信惩戒制度(包括学生和老师),加大惩戒力度,并大力鼓励和倡导守信行为。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好的高校学术诚信氛围,引导更多的人才走向成功。

  诚然,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快速膨胀的世界上,要杜绝学术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问题是不可能的,而打击学术违信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监督工作的开展面临很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广阔便捷的信息流通也为我们的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可以采用学术公开让群众也能广泛地参与到甄别鉴定队伍中来,还可以建立学术数据库,对学术成果进行数据比对等等。倘若我们能从大学高校抓起,效仿某些发达国家的体系,加大监查力度,为每一个人(包括学生和老师)建立起道德诚信档案,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开始建立公民“个人资信制度”,并且开始推出个人“信用身份证”,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5,把每个人的违信行为单独记录在案,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这样我想学术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现象会有较好的改善。因此,建立更加严格合理的高校学术道德监督体系迫在眉睫。

  当然,仅仅靠严格的学术道德监督是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自己也需要树立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首先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上就要持诚信的态度。从西南大学“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发展制约因素及失信行为发生根源研究”课题组2007年对全国66所高校同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对平时作业,4%以上同学“完全抄袭”,而“完全自己做”的仅占21%~39%(年级不同),一半以上是“自己做一些,抄一些”。对于论文,相当部分同学选择网上下载或干脆请人代写,尤其是大三、大四中,比例高达25.8%和25.1%。而在情况稍好的做实验和做社会调查中,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选择了“象征性地做,然后编结论”。而在最能考验学生诚信的作弊问题上,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还相当薄弱,诚信教育亟待发展。

  正所谓“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骨干和高精尖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完善诚信监督体系,杜绝种种学术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生自己也需要提升学术诚信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研究中恪守诚信,加强自身修养,“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监督,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存信誉就是存钱”的社会道德观。诚信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望中国的高校中能做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社会精英;只有这样,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才能更加顺利。参考资料:

  [1]《当代大学生诚信论》黄蓉生

  [2]《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建设初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乔林丽、韦金红

  [3]《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回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4]《诚信与社会发展》廖进、赵东荣

  [5]《当代大学生失信惩戒制度研究》曾庆洪

  [6]《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共青团委

  [7]《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百度文库

  [8]《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思考》

【诚信的大学思修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思修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图解

2.大学思修演讲稿3.论文:对修身修什么的点滴浅思

4.思修社会实践论文

5.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6.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论文

7.关于人生态度的思修论文

8.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191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