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加强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1.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各种不同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良好的野外实习基地是保障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条件[5]。根据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的特点和需求,我们与湖南南岳树木园合作,建立了针对《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湖南衡山野外实习基地,并获得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校级项目的资助。此外,还建立了针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岛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汕头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广东韶关大宝山有色金属矿区等野外实习基地;以及针对《生态学》课程的广州白云山、华南植物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和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等野外实习基地等。这些实习基地具有滨海湿地、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地貌;包含了红树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等自然植被和马尾松林、柳杉林、果园、农田、城市绿地等人工植被。既有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湖南南岳衡山风景区),还有人为扰动或受损严重的生态系统(如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这些针对各种不同野外实践教学需求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生态学野外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2.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优势,促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环境科学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学科,涉及水、土、气、生态各个方面。早期的野外实习教学,通常将地质地貌、水环境与生态、土壤分开,没有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各种环境条件,综合地开展野外生态实习教学。针对这个问题,在开展《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环境科学的人才优势,组织生态、土壤、地质地貌、水环境的老师共同指导这门实习教学课程,编写了《衡山土壤、生态及地质实习指导书》与《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衡山典型群落结构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生命表编制、衡山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及植被制图、衡山土壤垂直地带差异性特征调查、衡山景区溪流断面的水质监测和分析)等实习材料,将湖南南岳衡山建设成为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综合实习基地。除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建设《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教学基地之外,我们还利用科研的优势,开展多种不同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近几年,我们生态和水土学科获得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的支持。在这些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在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岛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深入开展生态学野外教学的实习基地建设,为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野外实习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结语

  针对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层次的野外实习教学和加强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希望通过这些改革尝试和初步的经验探索,为推动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杜照奎,王江.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1.

  [2]刘波,盛明,闫德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10):76-78.

  [3]管东生,汤叶涛,彭逸生.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态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5(10):28-31.

  [4]秦钟,章家恩,叶延琼.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16-17217.

  [5]洪伟,吴承祯,刘金福,等.《森林生态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73-76.

  [6]张忠华,胡刚.高校生态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4(291):59-60.

  [7]刘建宏,杨丽英,熊忠平,等.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的数字化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213-215.

  [8]赵连泽,蔡元峰.野外实习与学生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140-141.

  [9]王新伟,马骅.研究性野外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0):56-58.

【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生态学的野外实习报告

2.生态学野外实习生报告

3.关于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4.关于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论文

5.野外实习报告

6.环境科学生态学课程建设完善论文

7.翻译生态学论文

8.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10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