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夯实工程实践基础

  作为一所学科专业结构以工为主的.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逐步建立了完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且每年进一步加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保证工程实践的时效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一是制订比较完备的实践培养方案。学校在教学计划制订中要求把近1/4的学时用于实践实训,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水平。目前,学校形成了课程实习、社会实践、自主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多种方式的工程实践体系,保证了学生工程实践的时间和途径。同时,学校制定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标准,严格按标准考核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结果。工程训练课程内容是目前国内实训项目最多的工程训练之一,大力支撑了学校“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分析研究本科四年学习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背景,搭建多类型工程训练实训实验教学平台,采取“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式”为特色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贯穿本科全过程的完善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搭建准工业化的校内实践平台。目前,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产学研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1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78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212个研究生校外科技服务基地。学校每年承担2.5万本科生和1万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任务,每年另有约5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校内外联合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实习实训。三是入驻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训练。学校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形成联动对接,建立学生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入驻企业体验工业流程。学校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早在2009年,学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23名研究生赴江淮汽车协助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工作。这些研究生在一年多时间里成长迅速,他们中的21名研究生于2011年毕业后即选择留在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目前,这21名学生均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业务骨干。四是融入科研团队历练。

  学校不但强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能力的实际应用。学校通过实际项目操作来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及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将创意转化为成果,实现能力到应用的转化。同时,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进导师课题组,在课题组中选择研究方向,跟随导师团队一起进入科研领域,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另外,学校探索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有条件的本科生提前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在执行具体科研项目中进一步锻炼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肥光伏光热研究院(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交通和信息安全研究院、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等专职科研机构都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任务。学校还建立了“英才班”“卓越班”“博雅班”等英才计划创新实验班,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不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化应用,提前帮助毕业生适应就业环境,实现校园生活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一是强调创新能力转化。学校组建工业培训中心、大学生综合创新训练基地,形成互动开放式的创新教学平台,使有想法、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可以将创意转化为成果。学生通过参与国际、国内及学校举办的机器人制作大赛、网络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创想大赛、生化操作及陶艺制作等各类技能竞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工业培训中心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能体现课程特色的综合创新训练教学大纲,分阶段、分步骤地构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平台。在大一、大二阶段,教师在工程训练中通过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创新教学体现在每个训练项目中。有了一定基础后,学校再针对大三学生开展各类综合与创新训练,大四学生则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毕业设计,真正把毕业论文“写”在产品开发、设计和制作上。二是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学校建设创业服务中心,搭建“一站式”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例如,学校组织力量加强创业项目搜集与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学生参与高层次创业实践提供帮助;协助入驻创业项目免费使用学校实验室平台从事研发活动,提供法律、会计、专利、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一站式咨询服务;帮助创业大学生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政府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完善中心硬件设施,加强网站建设和新媒体服务功能,增加网上在线学习内容板块,为创业项目提供在线互动咨询服务。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安徽省首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现有220余平方米,已有11批70多个学生项目进入孵化,其中10多个注册为公司。

  2014年,学校紧密配合共青团安徽省委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活动,遴选14个项目(或团队)入驻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大学生科普创新创业中,开展第6期大学生创业辅导,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第13、14期创业培训,校KAB①创业基础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学习,共计培养学生900人。三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加强创业大讲堂、KAB创业俱乐部、创业论坛、创业人生访谈、网上创业团等工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围绕创业教育的重要热点课题与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立足专业教育实际,探索将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在专业知识背景下寻找创业途径和机会;结合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举办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年会等活动,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创业热情。例如,2014年,学校先后邀请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环球时报》要闻部主任刘洋等给学生作报告;邀请黄山学者张博和汪萌教授做客第五期“学术人生”访谈;举办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博睿沙龙”。又如,2014年,学校拨付年度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培育重点创业项目。四是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支撑体系。具体来说,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统筹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调动教师参与学生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完善教师承担创业指导的责任机制,促进师生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的共享;第二,与地方政府共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拓展创业孵化基地,同时积极宣传落实各级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第三,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吸引企业在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聘请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来充实创业导师队伍,发挥行业协会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和创业咨询服务。

【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2.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应用型大学转型思考论文

3.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4.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及实践思考论文

5.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6.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论文

7.试论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论文

8.浅谈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69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