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合作到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研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校企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构建的路径

  1.尽快由“口号”上升到“制度”,构建微观与宏观协同的校企融合运作机制。国际上成功的`工学结合模式都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如美国联邦政府1995年拨款2.5亿美元启动的“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建立了学生从学校向企业过渡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学生创造机会到雇主企业中工作学习。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更是通过机制创新积极利用企业的资源或类似企业的实习工厂资源,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使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人力资源支撑,建议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修改职业教育法,在国家层面上规定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总方向、核心职业能力培训要求,确定企业实践与学校知识体系构建和专业实训的分工等,明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同时,中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制度保障、措施促进、政策支持的作用,尽快制订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方案,根据培养专业的不同,规定实训与实习教学内容与时间,从宏观上保障校企融合有章可循;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在充分认识企业参与办学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础,对行业、产业和企业融入高职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和有机整合,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加以引导、规范和协调,从政策上和制度上加大扶持力度,疏通高职院校与企业和社会融合的顺畅渠道;高职院校领导层面要突破传统观念,通过学院机构设置与人事制度改革,从开放的理念出发建立稳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体系,与企业共同进行制度化、常态化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使学校尽快从既浪费精力又缺少成效的形式化、零散性和短期性的校企合作中脱出身来,走向全面、长久、稳定、互动和具有前瞻性的“校企一体,深度融合”机制,形成“专业学习+实训中心实训+对口企业实践”的校企共建模式。

  2.围绕企业文化和岗位群技能需求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增加企业认同感和参与度。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要到企业就业,他们进入企业所面临的不仅是技术的适应问题,还有如何迅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主动面向企业需求,从办学定位到课程设置都全面融入企业,面向市场办学,面向产业办学,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办学结构,设计科学的实施方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员工发展的要求对接,最终形成“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企业关键岗位技能深化为目标、综合知识水平提高和文化融合为宗旨”的培训方案,形成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让企业文化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和热爱企业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中,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围绕企业关键岗位技能培养需要,逆序设置课程,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安排理论与实训内容,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突出适岗、综合、应变、创新发展等职业特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做”中学,并且能学到真正能用得着的技能和知识。顶岗实习环节,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在专业岗位能够独当一面,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问题,使毕业生一进入企业就能成为在专业岗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增加社会认同度,使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由“尽义务”变为“获利益”,从而真心实意地作为办学主体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及早考察和争取优秀高技能人才落户。

  3.创设教师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的刚性制度环境,使教师尽快实现自身的专业技术转换能力。高职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在实训及顶岗实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着学生由“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而校企融合的最高境界又是“一体化”,一体化模式包括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多种技能一体化、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化。因此,校企融合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培养跨课程乃至跨专业的“复合型”教师和教师与工程师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为此,建议国家通过“技役制”和“双通道流动机制”两大制度创新,创设教师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的刚性制度环境。“技役制”要求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一种职前高职教师技能培养和形成制度,使凡是符合高职教师学历要求,并准备从事高职教师职业的职前人员,均应去企业及社会单位实践锻炼一定时间,类似服兵役一样,期限届满经考核具备所从事专业教学所应有的职业技能后,才有资格入职高职院校,从事高职教师工作。“双通道流动”则着重职中教师培养,它应通过疏通企业“工程师”进入高职院校做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两大通道,实现企业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在高职院校集聚,同时通过存量教师经常化地深入企业实践,不断拓展技能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践技能,实现教师实践知识与应用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同步性。高职院校则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激励,引导教师不定期地挂职锻炼和参加技能考核。鼓励或支持教师在校办专业企业和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水平较高的也可创建并经营校办专业企业,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转换能力,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合作到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研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实施校企合作“六个融合”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论文

2.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设计论文

4.卓越工程师型水利科技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研论文

5.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论文

6.关于科学教育及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的论文

7.传统戏曲文化和广场群众文化融合的思考论文

8.初探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的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91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