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途径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项目化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既涉及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涉及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因此,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就需要采用分组实施、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形式来实现课程目标。

  (一)分组实施

  分组实施是项目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即在项目进行的整个环节学生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由于课程中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参与者共同协作完成,因此需要学生们进行一定的组织和配合,通过磨合形成默契。同样以“去郊游”项目为例,由于整个过程包括策划、筹资、分工安排、活动组织、事后总结等等都非常烦琐,需要一位领导者来进行统筹,这就要小组成员共同协商选择组织的领导者,然后再由领导者来安排各项事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争吵、猜疑,也会有无奈、妥协,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学科教师参与

  在项目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学科教师的参与是项目达到较优效果的重要支持。由于每个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分解出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同时也会拟订不同年级的重点知识点,因此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亟需各科教师共同配合。当然,由于相同项目在不同年级所侧重的知识点不同,那么各科教师在配合过程中,不同年级的项目实施就由该侧重学科的教师牵头组织。

  通过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在课程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们更好的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同时能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另外学科协作也会促进教师的交流,增强学科互动,有助于扩大教师们的知识面,打破过去“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分界。

  (三)实施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

  项目化校本课程从开发之初就需要各方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充分互动从而确定适合各年级使用的项目,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师生的有效互动来实现课程目标。那么在项目进行中师生如何互动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抛出课题引导学生们思考、互动。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逐渐地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使他们对整个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项目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教师要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团体在实施项目中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及时地跟进,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技能等反思,并总结经验。

四、项目化校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的促进

  项目化校本课程从开发到实施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不论是项目的选择还是项目对应的知识点的分析,包括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都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科课程的学习往往是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项目化校本课程中,学生是整个项目的运作者,他们主导着项目实施的方向和效果。当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尊重,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课本上查找相关知识,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更丰富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项目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旦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项目化校本课程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更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独木难成林”,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金字塔尖的精英,我们更要培养的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才。因此,项目化校本课程强调以学生团队的形式来实施。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并乐于扮演这样的角色。

  从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来看,我们认为由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将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7页.

参考文献:

  [1]方建文,丁祖治,武宝瑞主编: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版.

  [2]叶澜,李家成,杨小微:推进素质教育:转换思路才能打开新局面[J].人民教育2005年第21期.

  [3]李志宏主编:体验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美国温特贝尔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王文静、乔连全等译: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浅析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2.浅析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3.素质教育论文

4.与综合能力高效推进的论文

5.城乡一体格局推进的论文

6.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论文

7.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8.让议论文分析说理走向深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698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