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术性小论文的实践探索(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指导中做好三个转向

  1.由只重视“读”语文转向动手“做”语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只重视“读”语文。学生是记语文、背语文、考语文,获得的是分数的多少、名次的高低。小论文的写作强调采用“做”语文的方式,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实验、记录、收集、整理、讨论、比较、分析、体验、感悟……这样获得的体验是直接的经验,获得的资料是第一手的,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不是闻知,是有血有肉的知识,有实质意义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2.由注重学生“独学”转向重点组织“共学”。

  小论文的写作,常常需要学生组成一个个研究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写作任务,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伦理问题。同学同学,就是共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调查、观察、考察、实验、记录、查找、讨论、探究等活动,最后获得共同的结果或结论。这样的同学,才是有深度的同学,才是真正的同学。这样的同学关系,不仅促进了“智育”方面的提升,还对“集体理念、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观念培育有积极的帮助。这种“共学”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3.教师由“旁观者”转向“主导者”。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转变了,教师由幕前走到幕后,学生由观众变成实际参与者。在小论文写作中,“教师是旁观者”则远远不够,要向“教师是主导者”转变。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创设研究的学习环境,留出探究讨论的空白,帮助学生明确选题方向,指点学生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讨,鼓励学生持续性地自我学习,获得亲身体验、直接经验,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静态的被动的吸收知识,也不再是证明已知的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与自己选择的探究方式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写作带给学生的收益

  1.拓展了课程资源,改进了学习方法。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强调学习即研究,学习的过程就是研究、发现、写作的过程。在德国,中学的写作教学有很强的学术性写作训练,如“短评”“书评”“作品阐释”“图表的描写和阐释”“专题报告”“论辩性议论文”等。而目前我国的中学写作教学,只重视“个体内省”的取向,凸显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张扬“真情实感”,过分偏向以感性思维模式作为写作生成机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交际性、事务性、面向社会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理性写作表达能力。再加上高考的压力,作文教学变得更加的功利,成天围绕着当年会考高考的题目反复训练。而学术性小论文写作,是一种高考作文体式外的实用写作训练,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体系,相对于我们常态的写作课堂无疑是一种新形态,拓展了当下中学写作教学的课程资源。

  当下的作文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几乎都受到教师限题、限体、限时与批改等的束缚,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真正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便没有了自主意识。而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自己选题、收集资料、观察调查,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质疑创新能力。所以,长期训练,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2.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思考能力。

  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打破了目前中学写作教学以写文学性文章为主的格局。喜欢文学的学生,则研究文学现象,写文学评论类文章;喜欢科学的学生,则研究科学现象,写科技类文章;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则研究制作设计,写实验、发明、创意设计类文章。小论文写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潜在的智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掘,思考、质疑与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与发展。

  如爱好古典诗词的高晨页同学,在大量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写出了小论文《“铁板铜琶”外的柔情——试论苏东坡词风中的婉约面》,文章突破传统观点,锐意创新,论述了苏东坡词风的婉约面,给苏轼其人其词以更客观的定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性才情兼具、立体丰满的大师形象。文章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研究性作文大赛一等奖。

  海盐县的省级旅游风景区南北湖鹰窠顶的云岫庵里有口井一一雪窦泉,长年不枯涸。民间传说民国二十三年大旱,南北湖湖底朝天,但它还是清泉如许,因而被人称为“仙水”。人们敬奉若神,有人用此水来治病,也有人用此水来吓唬人。王峰同学不信神不信邪,实地进行考察,通过调查研究,多方查阅资料,访问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写出了科学考察报告“揭开雪窦泉的真面目”,从山势走向、地质构造、岩石成份及形成年代方面阐述了云岫庵里的雪窦泉不是仙水,而是由特殊地理构造形成的普通的泉水,击破了人们的迷信传说,宣传了科学思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章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3.扩大了阅读视野,促进了知识积累。

  当下的高中生由于应对高考,成天沉浸在题海里,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面变窄,吸收积累少,写作文如挤牙膏已成常态。而小论文的写作基于研究,需要查找、比较、印证相关资料,需要调查相关人物与事件,读几篇文章查阅几万字是最基本的,翻阅一两本乃至三四本书也是常事。有位女生写作“中国需要诺贝尔科学精神”,除了查阅期刊与书籍,单在网络上阅读后下载的文章字数就超过了20万,一谈起诺贝尔科学精神的话题,连一些教师都远不如她。小论文的写作客观上真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了其知识、文化的积累。

  4.开发潜在智力,为未来打下研究基础。

  学生在小论文里表现出的思想与见解,虽然还很幼嫩,但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锻造着创造的锋芒,体现着探索的勇气。小论文写作把未来与现实、文学与科学融合在一起,由“主动探索”替代“被动接受”,由“自己明白”替代“教师讲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砥砺,科学意识得到增强,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潜在智力得到开发,为其将来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于学术性小论文的实践探索】相关文章:

1.关于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

2.科学实践小论文

3.关于环保小论文

4.关于暑期当老师的实践报告

5.关于大学假期的实践报告

6.关于假期的实践报告

7.关于暑期的实践报告

8.关于护理的实践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38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