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电视节目制作设计教学应用实施研究论文(7)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非线性编辑在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技巧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明显,功能强大,素材可以根据编者的意图,随意存取、检索、插入、删除,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又不会因重复编辑而降低素材质量。笔者以自身使用索贝系统为例,就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素材的存取、镜头的组接、字幕以及特技的应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素材存取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方式,决定了制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对素材的存取较为方便、快捷。但在实际操作时,编辑都想尽可能多的采入素材,这样就会有过多的无用素材,不仅占据了宝贵的硬盘空间,而且小画面会挤满屏幕,给素材的精确查找带来不便。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编辑经验,认为对素材进行合理的管理,便于提高素材存取的效率。首先要做好素材的备注信息,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将素材分类后,给每一个素材编上标识,这样在制作时便于检索寻找。其次要根据节目长短和自身硬盘容量,选择合适的素材压缩比,素材较少的节目,可选择低压缩比甚至不压缩,保证视音频质量;新闻专题报道等较长的节目,需要的素材量大,可选择高压缩比。最后,对素材窗口的管理也很重要,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了添加、删除、排序和查找功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素材内容,分成不同的段落,将素材存入不同的窗口。

  (二)镜头组接

  非线性系统的编辑过程,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视音频的输入、编辑和输出三个步骤,其中视音频的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核心工作。笔者在视音频的编辑中,经常会遇到原始素材比较零散,很多镜头也只是零碎的片段。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制作节目时,首先要对节目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节目的整体需要,提炼出编辑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在杂乱无序的镜头面前,主次分明、提纲挈领,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有用镜头的提取游刃有余。其次,镜头的组合十分关键,零散的镜头要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组合成一个个场景。镜头组合“要符合观察规律和思维逻辑,通过镜头的取舍,远、中、近景的搭配利用,梳理出新闻的主线,‘动接动’、‘静接静’,掌握好镜头的长度。同时注意机位和景别的变化,保持影调和色调的统一。”[5]只有做到这样的组合,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譬如笔者在编辑纪录片《最后的“麻风村”》时,一段由南平疾控中心医生介绍麻风病的情况,以及医生定期检查的原因,镜头自然定格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之后要给受众介绍“麻风村”的环境,但刚才的镜头还是麻风病人溃疡的病体,如果将镜头直接切换,则不免唐突,笔者用“黑场”过渡,不至于太突然,既增加了转场效果,又突出了主画面。

  (三)字幕添加

  字幕是电视节目视音频的延伸和补充,在表情达意方面字幕更加直接,与同期声、解说词一起,更好的突出主题,做到声画同步,字幕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不再赘述。笔者使用的索贝编辑系统有字幕编辑窗口,在系统菜单中打开字幕元素,在字幕元件上拖动鼠标,选择字幕的范围和长度,不仅可以调整字幕的起始和结束位置,还可以设定字幕的入出时间。譬如在纪录片《最后的“麻风村”》中,开篇就添加了字幕,“麻风村曾经让人谈之色变,避而远之……今年3月至8月,记者走基层,5次进入麻风村,记录下了小村落的故事……”字幕的起始以及入出,与配音相得益彰。

  (四)特技使用

  非编系统可以根据编辑的创意和节目的需求随意删除、粘贴特技,讓电视节目特技的使用不再繁琐复杂。其中特技的删除只需要选中要删除的特技,单击鼠标左键,选择特技删除即可完成。特技复制粘贴也是单击鼠标,然后在要编辑的素材上进行复制粘贴,比如添加马赛克,或者处理声音均衡器之类的均可简单完成。

结语

  非线性编辑因其以计算机硬盘为介质,编辑者在编辑时对素材的存取方便快捷,还可以对素材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不受顺序的限制,且反复删除修改不影响视音频的质量。让输入、编辑、输出整个流程变得简单,既提升了编辑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非线性编辑还因其强大的功能,不仅满足了使用多层次画面、需要特殊效果的片头、广告片制作的需求,对于大量使用长镜头的专题片制作,也是不二选择。

【电视节目制作设计教学应用实施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研究论文

2.电视节目制作中DVD技术应用的研究的特点论文

3.动画设计教学共改革应用影响研究论文6篇

4.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研究论文

5.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6.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研究论文

7.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8.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实施的影响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39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