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国内农村大学生就业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重庆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解决策略

  对于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要树立系统的观念,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从就业的关键和实质来把握,也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1.政府方面

  其一,发挥协调作用,拓宽就业渠道。比如政府可以给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释放巨大的就业需求,为农村籍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可以创办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为农村籍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也可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就业。其二,教育公平机制全覆盖,均衡教育资源。救济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需要均衡教育资源,提高区县部分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其师资力量、教育环境、教育水平,继续推进“支教”工作和“特岗教师”计划,继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其三,引导农村籍学生回农村基层就业。政府要发挥主导鼓励作用,通过政策倾斜、制度保障,引导农村籍学生回到农村实现人生价值。比如降低到农村就业的门槛,在就业难的大趋势面前,政府可以放宽要求、降低学历层次,只要思想端正、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吃苦耐劳都可以报名,再通过考核择优录取;在财力上大力支持农村基层单位,让农村籍学生不仅“回得去”还能“留得住”,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学生的工资福利,同时调整国家的激励政策,取消或减少基层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方面的加分政策,而向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倾斜,目的.是希望让他们扎根农村,而不是过渡行为。其四,倡导公益创业理念,完善灵活就业制度。政府努力营造公益创业的氛围,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基金,鼓励农村籍学生实现兼顾社会效益和个人价值的新型创业模式,完善探索灵活就业制度。

  2.学校方面

  其一,提高办学知名度,发展特色专业。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品牌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故需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借助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积极宣传学校,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将人才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上,同时还可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优化专业设置,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二,研究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指导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方案措施,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尽早制定好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同时不能忽视农村籍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充分考虑他们的社会心理特征,分别教育,及时给予更多关怀,建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普查、反馈、评估制度。

  3.用人单位方面

  其一,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毕业生招聘工作。用人单位要立足于现实、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抓住有利时机吸纳大学毕业生。尤其要给农村籍学生一个锻炼学习的平台,用一视同仁的眼光看待他们,满足他们的职业愿望也会自己企业增殖。其二,构建合理的用人机制。用人单位要发布透明、准确的就业信息,降低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的不合理门槛,建立与学生和谐的劳资关系;同时与高职院校保持密切合作交流,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4.大学生自身层面

  其一,注重自身素质培养,主动提升就业能力。农村籍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加强学习,注重全面发展,主动提升就业能力,争取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同时还要摆在心态,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要自信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二,更新就业观念,主动走农村基层就业之路。农村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己的前途结合起来,主动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要看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回到农村,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农村生活,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乡,比在大城市“漂着”“窝着”更幸福,更有价值。

  总之,在庞大的就业群体中,我们期待更多人关注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解决重庆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不是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任何一方就能够扭转全局的问题,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政府发挥协调作用,用人单位伸出援助之手,学校拿出鞭策之道,大学生自己自我完善。只有四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解决重庆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困惑,并收到标本兼治、良性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翠利.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08

  [2]吕冰.大学生建设新农村的就业对策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调查分析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国内农村大学生就业论文】相关文章:

1.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论文

2.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探析论文

3.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论文

4.国内农村返贫当前状态与漏洞探索论文

5.大学生就业观论文

6.大学生就业安全论文

7.大学生就业环境论文

8.大学生就业调查的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60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