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生诚信实践报告(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

  学 院: 矿业学院 专 业: 安全工程

  年 级: 安全131

  学生姓名:洪文杰(1308010005)

  朱本江(1308010008) 何广源(1308010007) 刘玉川 (1308010003)

  指导教师:陈欲晓

  201x 年 11 月 25

  日

  目录

  一.引言

  二.调查背景及目的

  三.调查方法、对象、范围及时间

  四.正文

  (1)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低下的原因分析

  (2)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低下所提的建议或对策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1)调查问卷样卷 (2)问卷数据统计表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本次活动组员的心得体会

  一、引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论语为政》)。的确,诚信乃立人之本,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时刻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处处践行诚信的诺言。诚实守信,真诚待人,以饱满的热情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那么何为诚信?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众所周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抑或在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我们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的后盾,我们更应重视到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提高诚信意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近期我和同学们积极开展了一次有关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社会实践调查,让我们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一次更清晰的认识。

  二、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矛盾也日益突出,其中人们的诚信意识

  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奶粉造假案,学术造假,假钞,假 发票,偷逃税款,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坏的影响,也极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也是相当不利的。除此之外,一些有关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不诚信行为、考试作弊、就业投简历时的不诚信行为等等事件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从这也确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着实令人担忧。

  正所谓: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诚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诚信,就像失去了尊严,没有了尊严,就像失去了一个人的灵魂,那么这将是很可怕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更应做到诚实守信,真诚待人。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从而更好的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并以此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在校园宣传诚信意识、树立起“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好风尚。让大家都参与到其中,努力为构建“诚信校园,倡导诚信意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调查方法、对象、范围及时间

  1.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由小组成员一起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好后在印刷店打印出来,然后在学校各寝室及图书馆随机发放问卷80份,回收74份,回收率92.5%,其中男生发放53

篇三:大学生诚信情况社会调查报告 (3000字)

  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诚信需要一种自觉,而最应该具有此种自觉诚信观的就应该是校园中的大学生,因为我们是时代最敏感的一分子,同时也是感知时代要求最强烈的精英,我们不但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也应该成为诚信最有力的宣传者。借此实践,了解和宣传诚信,为更好的继承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努力。

  二、实践内容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⒈统计结果

  71.2%的学生对“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的说法持比较认同的观点;30.4%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非常可耻,应当制止,50.2%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但不会参与,19.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有机会会试一试;对于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36.1%的学生认为很不应该,34.5%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处罚,29.6%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面对已签约后又有一个更优越的单位可选择的情况,22.9%的学生表示应该严格遵守合同,48.8%的学生则表示视情况而定,28.3%的学生选择违约。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言而无信非君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正面说法的认同程度比较高。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讲诚信的观点,但是有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对诚信的认识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在诚信的道德上缺乏坚持性和毅力。 11.9%的学生在考试中经常有作弊行为,49.8%的学生偶尔有过;在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时,15%的学生自己写,36.2%的学生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内容,29.7%

  的学生大量引用资料中语段,19.1%的学生用别人的文章拼凑;48.8%的学生有过旷课或迟到的经历;在访谈中了解到,在大学生中作业抄袭、实验数据编造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或困难补助需反映家庭情况时,29.8%的学生会如实说,35.9%的学生基本照实说,34.3%的学生会言过其实;61.4%的学生在毕业求职履历上不会造假,39.6%的学生会有虚假成分;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是寂寞空虚,还有些大学生没有或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54.3%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应讲诚信,31.4%的学生认为可以互相欺骗;通过访谈,有近1/3的学生不认为网上聊天撒谎是不道德的。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总体来说是诚实可信的,但也出现许多失信的不和谐音符,在学习上、生活上、精神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

  ⒉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

  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第一要义。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考试作弊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②毕业论文抄袭剽窃

  论文抄袭普遍。撰写毕业论文时在刊物上摘抄几段或是上网下载几段搞“大拼盘’是家常事,甚至整篇文章“摘抄”也不足为奇。甚至有人说:“离开百度,文科生简直没法生活!” ③虚假求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高校扩招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正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毕业生为了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获

  得面试机会,伪造就业材料。如伪造学习成绩、各种等级证书,虚编在校期间任职情况和社会经历,以“偷梁换柱”法摇身变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在求职大面试中,有意夸大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甚至无中生有。无视用人单位利益的违约现象频频发生。 ④欺瞒师长、家长、同学

  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教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不如实向家长汇报在校期间表现;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骗取别人,捞取好处等。

  四、实践总结

  1、出现失信的原因

  ①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②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③家庭教育的偏差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其兴趣、意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会对子女产生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影响,父母的诚信品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心目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占有相似的比重。许多家长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放松了其他方面的要求,而有些父母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以身作则,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负面影响。

  2、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建议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诚信评价制度和相应规范。

  首先,要建立道德约束惩罚制度。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学习态度、责任、义务都可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道德说教,以制度化后的具体准则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

  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再次,要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系统,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学校将大学生个人诚信信息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建立档案。个人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它是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表现较为真实的描述。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

  惜、维护它,努力地构建诚实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关于大学生诚信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社会的实践报告

2.关于最新大学生实践报告

3.关于大学生教师的实践报告

4.关于化工厂大学生实践报告

5.关于大学生假期打工实践报告

6.关于大学生实践报告推荐

7.关于大学生文员实践报告

8.关于大学生工厂实践报告推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5264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