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草原的导游词(4)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长调

  长调,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几种民歌的总称,也是蒙古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长调之乡就在咱们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虎旗。长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优秀的长调民歌有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锡林郭勒的《小黄马》、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等等。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200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咱们著名的音乐家宝音德力格尔就是长调文化的奠基人啊。

三河牛

  三河牛体格高大结实,肢势端正,四肢强健,蹄质坚实。三河牛是多品种杂交后经选育而成的。三河牛产奶性能好,年平均产奶量为4000千克,谢尔塔拉种畜场的8144号母牛,1977年第五泌乳期(305天)的产奶量为7702.5千克,360天的产奶量为8416.6千克,是呼伦贝尔三河牛单产最高记录。三河牛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适合放牧。呼伦贝尔也是很多大企业的奶源基地,比如伊利啦,光明啦,雀巢啦。

三河马

  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草原人民的好朋友,也就是马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优越的地

  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曾养育、生存过拓跋、匈奴、鲜卑、金、女真、蒙古等众多马背民族。他们在此发展壮大,或称霸中原,或驰骋欧亚,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这些马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也创造了繁荣的养马业,并培育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良马种——三河马。为什么叫三河马呢?因为它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哈拉哈河地区,所以叫三河马。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三河马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的,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据说,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的三河马,最多时有14种血统。具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三河马以外貌俊美、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恋膘、抗病耐粗、性情温顺、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持久力而著称,是国内各马匹品种中的佼佼者,和国外品种亦敢比高低。

呼伦贝尔羊

  大家来到呼伦贝尔都品尝过这里的羊肉了么,咱们呼伦贝尔羊是不是很好吃呢?呼伦贝尔草原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是世界著名的高原牧场,草原上均为多年生草本优质牧草,无污染,营养丰富,呼伦贝尔羊形成并繁衍于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耐寒耐粗饲,能够抵御恶劣的环境,善于行走采食,保育性强,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质好且无膻味,呼伦贝尔羊产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区旗,数量260万只左右,也是该区产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著名品种之一。呼伦贝尔羊体格强壮,结构匀称,由半椭圆状尾(巴尔虎品系)和小桃状尾(短尾品系)两种品系组成。有这么几句话形容咱们草原上的羊啊,头顶工艺品,脚踩黑宝石,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简单解释一下啊,头顶工艺品就是我们羊的羊头可以做工艺品,脚踩黑宝石就是我们草原的下面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就是说我们草原上的草营养丰富,种类繁多,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连羊都跟着享福,可见咱们这草原羊不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装饰作用,功能多多呀。咱们的呼伦贝尔羊吃的是草原上的羊草,羊草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各类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有“牲口的细粮”之美称。牧民形容说:“羊草有油性,用羊草喂牲口,就是不喂料也上膘。”没吃过的朋友可要抓紧时间了。

忌打狗和对狼的禁忌习俗

  在呼伦贝尔草原,凡是游牧的蒙古人家,都养着2个以上的狗,而且这些狗的个头都比较大,样子凶猛。蒙古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尤其在游牧生活中,狗是其主人的好帮手。所以,蒙古人对狗充满了人性化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到牧民家做客或相互串门时,要在蒙古包的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看住狗后再下马,以防狗扑过来咬伤人。不能见狗咬,就骂狗打狗想。这便是打狗要看主人之礼。

  在远古时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图腾。所以,呼伦贝尔的蒙古人忌讳直呼其名。蒙古人称狼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讳这种叫法。如必须要说到狼,则要用别的词来代替。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布该”(那东西)、“可十白的东西”等各种代名词,现在呼伦贝尔牧区主要称狼为“脑海”(狗)。

敖鲁古雅鄂温克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旅游区位于根河市境内,面积40平方公里,分1个主体区、6个分区,主体区位于根河市西郊的敖鲁古雅部落内,

  由3个鄂温克猎民家庭组成。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的三少民族之一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为鄂温克语“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之意。"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两国的跨国界民族,在中国境内约有3万人,生活在内蒙古的人数接近90%,其余的散居在黑龙江及新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在300多年以前从列拿河一带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当时有700余人。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解放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彻底结束了不分冬夏穿兽皮、餐风露宿的原始生活,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猎民敖鲁古雅河畔安家,实现了定居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传统上以狩猎为主。由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驯鹿,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使鹿部落"。仙人柱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形帐篷,汉语称"撮罗子"。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最后一个游猎民族的代表者,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地政府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的森林文化、驯鹿文化、饮食文化、狩猎文化以及传统的“瑟宾节”和宗教活动、婚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等,同现代旅游相结合,开展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家庭游。“瑟宾节”是什么样的节日呢?“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每年6月18日到19日,鄂温克族自治旗群众都要欢度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瑟宾节”,数以千万计的各族民众兴高采烈地参加节日期间举行的赛马、夺宝、抢枢、搏克、拉棍、拔河和赛骆驼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朋友们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可与猎民同吃同住,还可参与猎民的生产生活,捕鱼、狩猎,饲养驯鹿,在原始自然的生态中居住“撮罗子”,使用桦树皮制作的生活用品,体验真正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尽情体验鄂温克人生活乐趣,有幸作几日鄂温克猎民家庭的临时成员,真是不负此生!朋友们,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体验鄂温克人的游猎生活,别有风趣,何乐而不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5363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