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改良精神分析取向的大学生失恋咨询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评估与分析

  1、问题:

  与男友分手,体验到被抛弃。

  2、症状:

  (1)没有表现出自杀与杀人的行为。

  (2)焦虑伴抑郁倾向:心情不好就吃东西可能是她处理焦虑的方法,潜意识原因可能是出于对于爱的需要。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口唇满足是发展最初阶段口欲期力比多能量的体验点,提示来访者被激活的问题可能0-1.5岁左右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前俄狄浦斯期。梅兰妮.克莱因认为婴儿的客体关系发展的第二个状态是抑郁心位(depressiveposition),会产生抑郁性焦虑(depressiveanxiety),因为这时婴儿需要关心这个爱过和需要过的客体,体验到对于先前朝向爱的客体的攻击性的罪恶感,产生矛盾的情感与压抑的焦虑。

  (3)关系模式:与男友相处中的过分依赖、讨好行为,甚至为讨好男友而怀孕流产。提示来访者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可能是讨好母亲为主。这与她后文所说的幼年经历中母亲对她惯用指责的沟通模式有相吻合之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将母亲内化,当母亲不在眼前时,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表象。这样的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表象的发展,使得儿童可以独立于主要抚养者之外活动。但是如果内化的客体关系是不健康的关系模式,就不能体验、承受人际间的分离,来访者便不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男友的健康关系,而是一种依赖、讨好的关系。

  (4)内部客体关系

  根据温尼科特(D.W.Winnicott)的理论,来访者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好的母亲(goog-enoughmother),产生了虚假的自体(falseself)。足够好的母亲会提供容纳(holding)、爱抚(handling)、客体呈现(objectpresenting)的成长环境,使得婴儿能够整合、人格化、建立健康的内部客体关系。而来访者的母亲是个对谁都不满意的母亲(妈妈表现出她自己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不能提供足够好的妈妈的功能,来访者的自体在婴儿期无法内化一些正常的心理功能。来访者内心有费尔贝恩(W.R.D.Faibairn)说所的两种形式的坏的客体(badobject)。一种是令人兴奋的客体(excitingobject),对他人、对男友产生过于理想化的期望,过分的期望会经常导致落空,引起沮丧、空虚,心理上一直有感到饥渴但从未被满足的那一部分;另一种坏的客体是拒绝性的客体(rejectingobject),来源于对母亲指责的体验。感到母亲的指责的敌意,感到自己是不被人爱,不受欢迎,引起愤怒,同时渴望拥有接纳感,害怕自己是不被人爱、不受欢迎的。这种潜意识的模式一直带到成年。假自体就会不断运用讨好、依赖等不健康的方式与男友等建立亲密关系,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问题,产生痛苦。

  (5)愤怒:来访者一怒之下推男友的力量之大,提示她有愤怒。

  来访者希望被爱、被保护,并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在童年时代通过满足他人的愿望来获得爱和安全感。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可,来访者调整自己的感情去适合他人,以确保自己更受欢迎。甚至放弃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真实的声音,以希望换取他人的爱。但是,这个过程中,来访者自体受到伤害,又会产生一种失去自己的失落感。尤其经过竭尽全力的讨好仍然不能奏效,仍然不能成为自己可依赖的一部分时,经常会歇斯底里地突然发怒。

  3、人格特征

  尽管最早问题根源可能来自于口欲期,也有冲动性、不可控制的愤怒,但是来访者没有达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程度。愤怒出现频率非常低,只在她觉得忍无可忍之下,才偶尔表现愤怒。

  更多的是依赖性人格的特征。表现为: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服从男友(他人)的意志;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可怜巴巴;对男友有婴儿式要求,过分依赖男友,把男友作为自体客体(selfobject),要求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导致男友难以承受而逃跑;恐惧被抛弃;应对逆境时要求咨询师教她怎么办,把责任推给别人。

  三、咨询过程

  根据上述分析,心理咨询的思路是调整来访者内心的客体关系,尤其是与重要他人客体关系中的情感色彩。

  1.处理与前男友的关系

  团体治疗时咨询师请夏雨坐到前面,面对咨询师。咨询师请她看着自己的眼睛。

  “看着我的眼睛。”“放松,呼吸。看着我。”

  在对视之后夏雨情绪开始波动,

  “发生了什么?”咨询师问。

  夏雨哽咽,开始述说。

  “只用一句话说出你想解决的问题。”

  “我很生气,我对他那么好!”

  “你生谁的气?”

  “我以前的男友。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是的!”“你能在大家中挑选一位代表你的男友吗?”

  夏雨慢慢地扫视大家,找出一位男生。咨询师请该男生站到圈子的东边,夏雨站在西边,两人面对面站着。

  咨询师首先指导夏雨对着男友的代表说出心中的不满情绪,过程中配合跺脚、拍打替代物等肢体语言,以增加躯体表达。夏雨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其他组员也纷纷流泪。

  期间,咨询师全神贯注聚焦于夏雨的变化,不时给以调整。慢慢,夏雨平静下来。

  “(做得)好的!”咨询师对夏雨温言。

  “你有什么感受?”咨询师走过去问男友的代表。

  “很难受!感到内疚!”

  “告诉她,我伤害了你!”咨询师手指夏雨。

  “我伤害了你!”“男友”神情忧伤,温和地说。

  “对不起!”

  “现在你看他有什么感觉?”咨询师问夏雨,“还那么可恨?”。

  “好像没有那么可恨了!”

  “你多大了?”咨询师问突然夏雨。

  “21。”夏雨疑惑地看着咨询师。

  “21岁的大人了,不是小孩了。是吗?”

  “是的。”夏雨回答,语气有一丝变化。

  “象一个21岁的大人一样看着他。”咨询师手指“男友”。“21岁的大人看人是什么样的神情的,做给我们看看?”

  夏雨神情比较安定地看着“男友”,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了。

  “现在你对他说话。”咨询师站在夏雨旁边,手指着“男友”。“有什么要说的?”

  夏雨看着“男友”,无语。

  咨询师等待了一会,问:“有很多话要说,说不出来。是吗?”

  点头。

  “那好,试试这几句话对不对。如果对就照说,如果不对,就不要说。好吗?”

  “好的。”

  “你离开了我!”

  “你伤害了我!”

  “我很伤心!”

  “也很生气!”

  ┉┉

  “我很想你回来!”

  “但是你已经走了,我知道不可能回来了。”

  “不过你还是我的同学。”

  ┉┉

  “你曾经爱过我。”

  “你曾经让我体会到爱。”

  “谢谢你!”

  “祝福你!”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体验,夏雨终于能够平静地对着“男友”,说出了谢谢“男友”的话。

  结束之前,夏雨要求拥抱了“男友”一下。

  角色归还,结束。

  2.调整与父母的关系

  夏雨第二次参加团体治疗。

  咨询师请夏雨挑选团体成员代表夏雨的养父、妈妈、亲生父亲。养父与妈妈在夏雨背后西方站在一起,面朝东方;夏雨站在中间;亲生父亲站在夏雨背后的东方,面朝西方。

  然后咨询师引导夏雨转向一直站着看着她的母亲、养父。

  接下去,咨询师用相似的方式引导其对母亲述说诸如:妈妈,我感受不到你的爱...等等。

  (具体过程略)

  夏雨很激动,又大哭(下面的人也是早就落泪一片,现场事先就给每人准备了一大坨面纸)

  ...

  和母亲拥抱、和解。对养父的愤怒:怒其不争,不能照顾好自己,弟弟和母亲。

  咨询师引导其表达愤怒...

  情绪很激动...

  夏雨大哭、怒斥、跺脚、撕毁道具(事先准备好的)...

  在现场的同学受其感染,不少落泪。

  待到渐平缓。

  咨询师问她现在对着养父,看养父有什么感觉?

  夏雨觉得养父其实也挺可怜。

  对养父是否有爱。

  回答是。(具体过程略)

  转向亲生父亲:

  见到亲生父亲代表,刚在养父那边稍显平缓的感情就再度崩溃。再度大哭,质问:爸爸,为什么我那么小你就不要我?!

  引导其对亲生父亲进行情感表达,“父亲”对其作出回应,坚定肯定的告诉“爸爸很爱你”。

  父女相互拥抱...

  咨询师让父亲和母亲站在夏雨面前,让夏雨将亲生父母的映像如底片般存入心底。

  并告诉自己,自己还是孩子,父母之事无力承担,要照顾好自己。

  父母对夏雨的拥抱,然后养父也上前拥抱,响起事先准备好的轻音乐,场面温馨。

  夏雨表示,她感受到爱,不仅来自父母和养父,也来自周遭环境的支持。并且认为自己更幸运,因为比常人更多了份爱。

  咨询师:“好,现在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打算?”

  夏雨:┉┉

  “包括学习上,生活上,以你现在的心情,有什么打算吗?”

  夏雨说,要成为一个设计师,要交新的男友等(具体略)。

  角色归还仪式,结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44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